关于扎实推进高校党建“双融双育”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高屋建瓴,为高校如何抓党建和发展事业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 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一体化目标、体系化路径、机制化运行,把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贯穿到高校学生党建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一、以系统观念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双融双育”工作模式及其价值意蕴
此处隐藏3284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重视监督管理,建立保障体系。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当代大学生党员是我党新鲜血液和未来希望所在,因此,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监督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始终秉持高要求、高起点和规范化等要求。一是强化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高校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联合专业导师、研学体系以及党员干部从外部发挥管理和监督的作用。专业导师和研学体系主要任务是实现专业教育、党建工作管理与专业学习管理结合。党员干部通过沟通教育和引导为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自我管理意识提供保障。党员干部和党组织也应当重视从自身的工作开展角度出发提高管理力度,尤其是在专业教学与党建工作结合的背景下,党建工作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要考虑党建工作开展的需求,更要从专业教育效果的提升角度进行全面考量。通过在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党员选拔制度的制定两方面入手,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实现同步管理的目标,在贯通融合中持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二是重视网络监督,提升工作质效。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监督新机制,党建工作者应利用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情况,将线上空间表现作为发展党员、党员监督、党员教育的有效依据。党建平台也应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渠道,党建工作者在网络平台听取意见建议,以党建工作更好地凝聚人心、服务师生。此外,高校党建平台应发挥纽带作用,积极联结高校思政教师和党建工作者,为双方开展互动交流、发布工作动态、制订工作计划、呈现工作进展创设环境,进一步提升育人实 效。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