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进一步提出,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等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无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极为关键的因素。那么,党员干部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这是党执政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党员干部不担当作为的现实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腐败现象和“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在一些地方,党员干部不担当作为的现象却有所抬头,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躺平”“侧卧”和“摆烂”的行为。如果任由这种风气在机关单位内蔓延,将严重影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此处隐藏12716个字。VIP会员可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党员干部是组织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如何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一直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问题。组织行为学通过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实现组织行为的高绩效,为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就现实层面而言,只有持续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培养造就一支“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才能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就理论层面而言,运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为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提供理论依据,能够进一步创新优化党员干部激励机制。总体而言,组织行为学视域下探讨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尝试从根本上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仍然有待我们更加审慎地去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从而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