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思考

2025-01-09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全面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把握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紧密结合地域特点、群众所需和中心工作,持续加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开创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良好局面,共同构筑诚信重礼、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

  一、必须党建引领、协调联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由单打独斗到融合发展转变。一是“关键少数”要发挥关键作用。县级党委作为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是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向基层延伸的中坚力量。要把文明实践活动作为“书记工程”“一把手工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在系统谋篇布局中夯实县、乡、村书记责任,做到文明实践重点工作书记第一时间听取汇报、重大问题书记第一时间拍板决策、重要活动书记积极参加,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向纵深拓展。二是工作机制要实现三级联动。完善的工作体系是文明实践工作开展的机制保障和重要依托。要按照“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体系架构,建立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网络,由镇(街)党(工)委书记任实践所所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实践站站长,配备专职文明实践专管员,形成县委统一领导、中心统筹调度、部门协同配合、镇村推进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实践活动要注重互融互合。融合发展、融合推进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的重要路径。要注重与破解乡村“十化”突出问题相融合,动员群众通过参与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注重与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相融合,积极参与隐患排查、矛盾调处、扶贫助困、应急救灾等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要注重与项目建设、城镇提质等工作相融合,以文明实践的具体成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处隐藏1833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必须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一时之举到常态长效转变。一是建立工作专班机制,确保专责推进。要坚持高位推动、专班推动,组建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负责开展文明实践工作的组织引导、运行保障、业务指导等,确保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职责。同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专项巡察,纳入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纳入乡镇(街道)、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实绩考核,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测评,树立争先创优鲜明导向。二是建立典型评选机制,增强示范作用。要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积极开展“乡村光荣榜”选树、星级文明户评选、“写家训、挂中堂、扬家风”“四香家庭”“四美乡村”“美丽庭院”“乡土文艺人才”评选等活动,在群众身边树立可学可及可做的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更多群众践行文明新风。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多渠引水。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统筹、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力保障文明实践工作长效推进。要加大财政投入,发挥县财政引导、撬动作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全力保障文明实践工作可持续运营。要吸引社会资本,探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基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鼓励群众为文明实践活动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动员能力、服务能力、保障能力,有效破解文明实践“钱怎么筹”问题,激活文明实践工作的“源头活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