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耕地保护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保护耕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手段。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效保障粮食供给,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守牢耕地安全红线,既是顺应当前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亟需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耕地保护意识有待提升,监管举措亟待跟进。农民作为耕地的使用者和所有者缺乏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耕地保护意识淡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比较突出。农业管理部门缺乏对农民耕地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培养,致使农民对耕地保护和耕地荒芜现象的严重性后果认识不足,耕地“非粮化”、撂荒等耕地隐性损失问题比较突出。土地监管部门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耕地保护中只看重耕地数量的保护,对质量监管的认识不够,导致“占优补次”、用养失调、疏堵失调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同时,由于缺少合理的村庄规划指导,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有效管控。
此处隐藏1832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是厘清部门职责界限,构建协同监管体系。分层量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畅通机制,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义务。健全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系,明晰部门职责边界与监管目标,推行监管事项“优先责任清单”,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部门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联动责任。加强耕地保护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机制建设,推动耕地保护由传统的“制度约束”向“信息化管控”的转变,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有效监管。丰富监管手段,协同搭建多维度数据管理体系,着力构建集“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分析”于一体的智能化风控体系和监管约束机制。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