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干部队伍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干部队伍是推动地方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党中央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选育管用并重,以体系化思维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各领域干部资源,在拓宽选人视野、优化育人路径、强化用人导向、严格干部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显著增强。现将相关经验做法汇报如下:
一、拓宽选人视野,广聚贤才夯实队伍根基
此处隐藏2536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干部实战水平。一是推行“悬榜选将”。围绕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发布任务榜单,鼓励干部主动揭榜领题。通过“悬榜选将”,选拔316名干部参与攻坚任务,在实践中锻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完成任务出色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和优先提拔使用。二是开展外派学习。选派216名干部到中省机关和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实践提能,学习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外派干部定期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期满后进行考核评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通过外派学习,干部的视野得到拓宽,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三是组织轮岗交流。择优比选87名优秀干部在市级机关、乡镇互派任职,推动3名年轻县(区)党政班子成员担任乡镇党委书记。通过轮岗交流,干部在不同岗位上经受锻炼,丰富工作阅历,提升综合能力,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四)注重传承帮带,促进干部经验积累。一是建立帮带制度。实施“青蓝工程”,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与年轻干部结对,签订帮带协议,明确帮带目标和任务。老干部通过言传身教,向年轻干部传授工作经验、方法和技巧,帮助其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二是开展经验交流。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邀请优秀干部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建立干部交流微信群、QQ群等平台,促进干部之间的日常交流和沟通。通过经验交流,实现干部之间的知识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工作水平。三是强化成果转化。鼓励年轻干部在学习借鉴老干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实践。对创新成果显著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过成果转化,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提升干部队伍整体效能。
三、强化用人导向,实干实绩激励担当作为
用人导向是干事创业的指挥棒。**市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在改革发展一线培养使用干部,让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位,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完善考核体系,精准评价干部实绩。一是优化考核机制。构建“‘一把手’分类拉通考+副职统筹考”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特点,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真实准确。二是推行积分管理。全面推行干部实绩量化积分管理,将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业绩转化为具体积分。建立积分台账,定期进行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对积分排名前列的干部,优先作为提拔重用动议人选,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奖惩等挂钩,对考核优秀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和优先晋升机会;对考核不称职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岗位调整。近三年,通过考核评价,调整干部**名,有效发挥了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
(二)聚焦一线选拔,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一是突出一线导向。坚持在改革发展一线培养使用干部,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关键吃劲岗位作为干部成长的“练兵场”和选拔任用的“主战场”。新提拔市管干部中,来自一线岗位的达62.8%,树立了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二是注重选拔标准。选拔干部时,既看工作实绩,又看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群众公认度。对在一线工作中表现突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打破常规、大胆使用。5个县(区)历经脱贫攻坚实战检验的分管领导、扶贫局长全部得到提拔重用,63名优秀乡镇党政正职走上县级领导岗位。三是强化跟踪培养。对选拔到一线岗位的干部,加强跟踪管理和培养。定期了解其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表现优秀的干部,及时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为其进一步成长创造条件。
(三)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干事热情。一是完善激励政策。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若干措施,从政治激励、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等方面入手,建立全方位激励机制。对在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推荐参加各类评选表彰,给予物质奖励和绩效倾斜。二是优化晋升通道。畅通干部晋升渠道,完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让干部有更多晋升机会。对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干部,在晋升职级时给予适当倾斜,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建立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每半年开展1次谈心谈话,了解干部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关注干部心理健康,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辅导,缓解工作压力。通过人文关怀,增强干部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发工作热情。
四、严格干部管理,从严从实筑牢监督防线
严管就是厚爱,监督是最好的保护。**市坚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干部管理全过程,紧盯干部政治素质、日常工作和“八小时外”表现,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跟踪问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强化政治监督,把牢干部思想防线。一是突出政治标准。将政治监督摆在首位,制定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通过政治表现鉴定、政治理论测试、重大任务表现考察等方式,对干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担当进行全面考察。对政治素质不过关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加强理论学习。督促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理论研讨等方式,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强化政治担当。在重大任务、突发事件中考察干部政治担当,看其是否能够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对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临阵退缩、失职失责的干部,严肃追究责任。
(二)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干部履职行为。一是完善监管制度。出台不适宜担任现职的若干情形和加强干部全周期服务管理措施,明确干部日常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建立干部日常表现台账,对干部出勤、工作纪律、履职情况等进行记录,实现全过程监管。二是创新监管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干部监督管理信息平台,整合纪检、审计、信访等部门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干部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干部履职情况专项检查,对重点工作推进、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近三年,共开展专项检查**次,整改问题**个,有效规范了干部履职行为。
(三)延伸监督触角,加强“八小时外”管理。一是拓宽监督渠道。建立“组织+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通过走访干部家属、召开座谈会、设立举报信箱等方式,广泛收集干部“八小时外”表现情况。发挥社区、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格局。二是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干部“八小时外”存在的违规吃喝、参与赌博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并进行通报曝光,起到警示震慑作用。三是加强家风建设。开展“廉洁家风”建设活动,组织干部家属签订助廉承诺书,举办家风家训讲座,引导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通过加强家风建设,促进干部自觉规范“八小时外”行为,树立良好形象。
各位领导、同志们,**市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