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风建设的核心命题。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作风建设关系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履行好执政使命。最近,学习了《求是》杂志上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这篇文章让我再次深刻地认识到,党风,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符号,而是我们党形象的“第一观感”、执政能力的“第一检验”、民心向背的“第一信号”。它就像一座桥梁、一根纽带,一头连着党的初心使命,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桥梁是否坚固,纽带是否牢靠,直接决定了社风民风的走向,决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分量。作为一名在区委办工作的党员干部,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群众心中投下涟漪,影响他们对党的认知和感受。因此,如何以自身的优良作风,去春风化雨般地影响和带动社风民风,是我时常思考和叩问自己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这一主题,结合近期学习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的感悟和反思,是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与各位同志共勉,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在反思中警醒:时刻叩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此处隐藏3528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坚守清廉之本,淬炼干净底色。办公室岗位特殊,常处于权力的“边缘”却可能成为围猎的“靶心”,一句不经意的透露、一次不恰当的接待,都可能触碰纪律红线。这要求我们必须常怀敬畏之心,把“干净”作为人生的必修课。要管好“手中笔”,严格执行文件审批程序,绝不为违规事项“开口子”;管好“身边人”,主动向家人讲清岗位风险,坚决抵制“枕边风”“人情网”;管好“八小时外”,在社交圈中保持清醒,面对“温水煮青蛙”式的诱惑敢于说“不”。记得有次基层单位送来土特产,虽然价值不高,但我当即婉拒并讲清政策——不是不近人情,而是深知“小恩小惠”背后的陷阱。清廉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对群众信任的回报。唯有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警醒,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站稳脚跟,让办公室的“窗口”始终闪耀清正廉洁的光芒。
同志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的涓滴之水,终将汇成社风民风的浩荡江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愿时刻以百姓之心为心,常怀为民之情,常思为民之策,常做为民之事,努力将自己锻造成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紧紧铆在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岗位上,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推动我区形成党风正、社风清、民风淳的良好局面,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