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乡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区着眼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大抓乡村治理工作,以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为目标,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一、主要做法
(一)不断提高自治能力。一是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素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不断提升村班子整体功能。把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重点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中挑选了一批35岁左右的村党支部书记。与上一届相比,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实现了“一降一升”。二是不断完善农村自治平台。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百姓说事室”等载体,定期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协商活动。推选村民理事会*个,全面实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达到100%。三是不断提升农村自治效率。推出“码上办”和“甘快办”,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群众“办好事、解难忧”。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设立“民声回音壁”,群众遇到什么困难、问题都能“有地方说话”“找得到说话人”,切切实实解“百事”,极大提高了治理效率。
此处隐藏2936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壮大集体经济,筑牢财力保障。一是大力搭建平台育。坚持把党员作为村级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为乡村振兴凝势聚能。开展“乡村实用人才振兴行动”,采取“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解决产业发展和增收技术难题。二是全面统筹规划扶。执行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十条措施》等文件,安排每名县级干部驻点一个村帮扶集体经济发展,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一体推进,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资产盘活型、资本运营型、村庄经营型、产业发展型、生产服务型、土地股份合作型”八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三是深入结对共建帮。推行“党建+商会”模式,凝聚大批企业家在带动乡村振兴、助老扶幼、支援家乡建设等方面贡献力量。通过“强村+弱村”“商会+弱村”结对共建,帮资金、帮技术、帮人才,使全区*个弱村都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四是积极财政政策推。通过整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保障各村每年有3-20万元不等的稳定经营性收入,实现“一次性输血”向“长效造血”的转变,形成工农互促,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