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持续强化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着力优化体系、完善机制、拓展载体、创新模式,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共建共联、互联互通,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规范化与精细化水平。
一是强化联动,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效能。着力建设县、街道、社区、网格这一“动力主轴”,优化联动体系,确保结构贯通、执行有力。具体实施中,**县党委吸收了39个县直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每季度一次的议事会议,研究并解决城市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问题。街道层面参照县级模式,推动上下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在管理体制上,**县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从驻街道、社区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取3-5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研究辖区内党建及重大事项。网格化党建方面,**县组建了150个实体化运行的网格(小区)党支部,从每个小区的党员中选拔出有威望、有公心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同时选配了600名楼宇党小组长与1200名楼道党建联络员,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组织架构,确保从街道到每个楼栋的组织体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出台街道“赋权扩能”文件,取消街道层面的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赋予街道党工委九项权力,包括对39个县直部门的考核评价权、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与征得同意权、公共服务综合管理权与规划参与权、辖区内重大事项建议权、物业企业评价权与公共服务评价建议权,并明确每项权力的适用范围、操作步骤与责任主体。在实际操作中,**县通过绩效考核、干部任用等流程,把“九项权力”嵌入部门绩效、干部调整等重点环节,推动街道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
此处隐藏1240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是党建联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聚焦基础问题,畅通治理机制。针对城市社区治理机制不畅、资源利用不充分、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依托党建引领,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实现条块间的有效联动。创新模式,打破资源壁垒。通过“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换价值”模式,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场地资源,吸引社会多元化机构参与。每年签订“场所换服务”协议,深度挖掘城市党群服务阵地经济价值,联合社会资源发展医养、托管、社会组织孵化、幸福食堂、居民超市等产业,每年通过租金反哺社区,推动资源引产、产业促服务,助力城市党建高品质发展。平急结合,打破专业壁垒。针对街道社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的问题,精准识别社区内2.2万名机关干部、医生、教师等专业人才,将商超、药店、快递收发站等纳入城市应急体系,组建760余个志愿服务和应急编组。平时,各队伍按职责分工开展服务,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进行应急培训;急时,转为应急志愿队伍,一键激活,全员出击,有序参与应急处突工作。多部门协作,打破行业壁垒。按照“抓行业要抓党建”的原则,由邮政、市场监管、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牵头,成立快递、外卖、直播电商、交通运输4个行业党委,建立“1+4+N+X”运行机制。将全县153家新业态企业、3873名新就业群体纳入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高标准建成2500平方米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指导服务中心,提供党建指导、教育实训、党员活动等12项功能。驻地社区书记兼任两新组织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安排4名行业党委工作人员坐班办公,推动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形成“一盘棋”。通过实体化阵地、常态化服务,联结新业态组织,团结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