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情况汇报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一是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市共有集团化办学学校130所,其中公立学校49所,民办学校81所,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学段。二是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在持续推进“5+2”片区管理、强校带弱校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上,与成都、绵阳等市借鉴经验,采取“一校带多校、一校帮多校、多校联合作”等方式,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目前,全市共建立联合体137个,带动薄弱学校104所。三是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异地就读学生参加我市中考中招的实施意见》,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四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深入推进“大班额”化解和消除工作,通过新建、改扩建和挖潜置换等办法,增加学位供给3.6万个,完成年度任务104%;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9万个、义务教育学位6.5万个、普通高中学位3.5万个,完成年度任务109.7%、128.5%、147.8%。
此处隐藏2485个字。VIP会员可见
(二)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深度合作,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科学规划教育园区和基地。重点发展省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促进成渝地区职业教育一体化,推进产业园区与职业院校合作,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多元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建设社区老年教育学校和居民大学,完善建设标准和管理,促进养老服务与教育融合,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全面推进终身学习体系,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规划,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加快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教师队伍建设新体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升师德考核和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活力,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坚定信念,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弘扬尊师重教风尚,丰富教师待遇保障措施,完善教师荣誉制度,营造尊重教师的社会氛围。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