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难点堵点与建议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概念,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同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随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从提出、部署到实施的过程,标志着党中央对生产力认识的再次飞跃,是新时代我国筑构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指引。在此背景下,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难点堵点,研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措施,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处隐藏4753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资源是发挥新质生产力强劲作用的能动主体,是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根本性因素。在数字信息时代下,新兴技术和未来技术的创新需要以掌握信息技术为主体、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的人才为重要支撑。同样,推动新技术转化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均需要大量创新型、知识型人才持续供能。一要完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坚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把教育优势与产业优势相结合,根据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规律,加强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培养和实践锻炼,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一批具备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二要健全创新人才评价和考核制度。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科学研发规律的差异化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问题;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和荣誉机制,重点加大对承担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等重点研发任务的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薪酬分配向科技人才倾斜,同时加大对优秀科研人才和重大科研成果的宣传力度,使科研人才收获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三要持续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在工资薪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个人税收等方面实施更加完善合理的福利政策,营造人才长得成、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外籍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停居留政策,重点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国际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聚集国内外数字化信息化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支撑。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