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例文】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修炼定力,关键还是要深 悟“止”字要核,学会知止,做到当止应止。要牢固树立底线 思维和意识,时刻保持对规矩、制度和纪法的敬畏之心,不被 歪风、暗流和邪气所诱,坚守正道而行。那些廉者智士正是懂 得知止,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忍耐力和自制力,从而能够一 心为公,身怀正气。(中国纪检监察报《知止而定》)
【典故】出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作践五谷,非有奇 祸,必有奇穷。 爱惜只字,不但显荣,亦当延寿。知足常
乐,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释义】意思是,知足的人就常能感到满足,一辈子都不会 被欲望所控制而辱没自己;做事有分寸的人就常能有所节 制,于是一辈子都不会因为自己不恰当的行为而蒙受羞耻。
【赏析】知足、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老子 《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 足,说的是要有容易满足之心,不要一味索求、贪得无厌。 《红楼梦》中“智通寺”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可谓震慑人
心:“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幅对联写的不 仅仅是贾府,也是世人常态:明明已经拥有很多了,却还是不 想停下来,继续为贪念所控制,一错再错,直到泥足深陷,才 发现已经无路可走,想回头时但为时已晚。《周易》中
有“艮”卦,讲的就是“止”的智慧。曾国藩曾说过:人生之 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做 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才是全身而退、避免险境的良策。曾国藩 深知自己应以国家社稷为重而一己私利为轻的道德界限,他因手握重权、德高望重而曾四次被人劝说称帝。但他最终都义正 词严的拒绝了。他最终成为中兴名臣而非乱世枭雄,靠的也是 他这知止常止的智慧。在我们党内,杨善洲不为私用权、杨业 功不收一张宣纸,体现的皆是知止。正是这样的知止,展现了 党员干部强大的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也让他们成为一心 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纪 律意识,立起纪律标尺、用好纪律戒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以纪律为准绳,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永葆共 产党员清正廉洁自律的政治本色。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性修养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 调敬畏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格遵守纪律规矩,知行知 止、令行禁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