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例文】艰苦奋斗,粗粝能甘;初心不变,纷华不染。年轻 干部要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就要始终保持对初心使命的坚 守,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砥砺品性,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 警醒、严格自律,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 气与高尚品格。(解放军报《“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典故】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粗粝能甘,必是有 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释义】意思是,粗米饭也能吃得很香甜,一定是有作为的 人才;处于繁华热闹之中而不受感染,才说得上是杰出的人物。
【赏析】古人讲,安贫守节,成事之要。能耐得住清贫,对 物质的欲望就会淡许多,就能知足知止。食得“粗粝”、嚼得 菜根,在清贫清苦中砥砺心志,即可涵养清廉正气。东汉孔奋 曾在富裕之县姑臧任职四年,但他“身处脂膏不自润”,甘愿 固守清贫,“躬率妻子,同甘菜茹”。其清廉之风赢得了民 心,离任时被百姓“追送数百里”。后人赞曰:“分毫不取民 膏脂,心中自存清廉尺。”苏轼被贬惠州时,穷困潦倒,他向 王参军借了不足半亩的一块地种菜。有时夜里饿了,就采摘些 菜煮了吃。即便如此,他仍自得其乐,称赞菜:“味含土 膏,气饱风露,虽粱肉不能及也。”如此旷达超然的心态,使 苏轼不仅没被贫苦击倒,反而让他更“接地气”,以实心行实 政,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中国共产党人深谙此理,并时 时践之以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常吃的仍是粗茶淡 饭;周恩来同志穿着补丁衣服会见外宾,不少外国记者不敢相 信他就是一个大国总理;陈云同志一件棉背心穿了30多年,先后补了30余块补丁,等到1984年换下时,已洗得发白。新时代 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继承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 奋斗的精神,工作向高标准看齐,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廉不言 贫,戒奢崇俭,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永葆共产党人的 清廉本色。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 调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艰苦环 境中磨砺意志、砥砺品性,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警醒、严格自 律,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