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法令既行,纪律自正

【例文】“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 民。”作为党员干部,面对各项改革任务,必须切实把全面从 严治党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在改革攻坚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 脑,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 风”,绝不触碰纪律这条“带电的高压线”。(学习时报《捆 住手脚和放开手脚》)
【典故】出自北宋包拯《上殿札子》,法令既行,纪律自 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释义】意思是,只要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 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也没有不能教化的民众。
【赏析】古人讲,“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 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战国时期,秦孝公任 用商鞅变法图强,为赢得百姓信任,晓谕国民若有能将南门的 三丈长杆搬至北门者,即赏赐黄金。后有人尝试,果然获得重 赏,百姓由此坚定了改革信心,变法遂顺利推行。反观清朝末 年,北洋水师成立之初也曾在英国琅威理上校指导下,制定了 科学严格的训练、管理规定,一段时间后,北洋水师“已有了 某种程度的效力,成为一支值得认真对待的军力”。但随着琅 威理被排挤赶走,军纪开始松弛,以至于“日本人的间谍进入 基地后可以随便拍照”,从而在战前就对北洋水师了如指 掌。“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 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 时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是一个 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立法是法治中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的防线,全民守法是法治 中国的基础。这四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新时代党员干部牢固树立 组织意识、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带头抓执行、抓 落实,切实让纪律发力、让禁令生威,推动形成遵纪守法、懂 规守矩的良好氛围。
【用法】主要适用于纪律教育类、法治建设类讲话,侧重强 调法纪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明法纪、知敬畏、抓落 实,守好法纪底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