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集团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建引领企业文化,有利于把党建的政治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有利于企业文化保持正确方向、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转化为企业澎湃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党建引领企业文化既是需要,也是必然。党建如何引领企业文化呢?下面,我强调五点意见。
第一,要把握方向引领,使企业文化保持先进性。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领,把握党建对企业文化的方向引领。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概括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具有明显的实践指向,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朝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2018年8月再次强调,“兴文化”的落脚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形象”的目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023年6月进一步提出“新的文化使命”重大命题,赋予文化强国建设主题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新的文化使命,着眼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着眼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远大抱负,着眼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把握住这些大方向,企业文化就坚守住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会助力企业更好地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而坚定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
此处隐藏2141个字。VIP会员可见
第五,要关注功能引领,使企业文化展现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企业文化建设要关注党建的功能引领,强调文化的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使企业文化展现实践性。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文化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不能作为纯粹空谈的理性思辨;文化要成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工具,而不能成为装点的门面摆设。文化的实践性建立在企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之上,离开了企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企业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也要在实践中去升华和完善。例如,“宽容失败”是鼓励创新的文化理念,但光有这一提法还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只有将这一理念体现到企业管理制度当中,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当中,使之成为企业自觉的管理行为和习惯,才能称之为文化。再比如,“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这是企业的安全文化理念,但如果安全预防永远停留在口头上,那也只能算是口号,只有将这一理念反复运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使之根植于各级干部职工的脑海之中,成为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习惯和目标追求,此时这一文化理念才能称之为文化。因此,文化虽然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追求,但它只有付诸实践才会产生价值,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成为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就要始终强调文化的实践性,不断在企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提炼文化、塑造文化、检验文化、完善文化,用鲜活丰富的企业实践推动文化发展,在守正创新、博采众长的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开辟企业文化建设新境界。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