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韧性城市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韧性城市建设推进会,核心任务在于坚决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新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的复杂风险挑战,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标升级与灾害防治能力系统提升,全力构筑能有效应对各类冲击、快速恢复功能的现代化韧性之城。这不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更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将韧性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筑基城市生命线系统强化工程
建设韧性城市,核心在于打造强健可靠、高效韧性的城市生命线系统,这是承载城市基本功能、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城市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要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质量和效能,使之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遵循这一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必须将筑牢生命线工程作为韧性城市建设的先导工程抓实抓好,确保城市的“血管”与“神经”始终强劲有力、安全可控。
此处隐藏9570个字。VIP会员可见
础设施稳健性(硬联通)、组织管理协调性(软联通)、经济系统适应性、社会系统包容性等多维度的城市韧性评估综合指标体系。指标设计需体现可测量、可比较、可跟踪、能导向的特点,聚焦关键环节的核心能力表现(如交通中断后恢复时间、极端天气下能源自持能力等)。选取代表性区域或功能区块(如一个重点产业园区、一个人口密集街区、一个大型交通枢纽)作为韧性微单元开展深入实证评估分析测试。二是实施周期性全链条韧性能力压力测试评估。制定城市级韧性能力综合评估(压力测试)制度性规范与流程细则,明确评估周期(如每两年一次)、触发条件、实施主体、技术路线与结果应用等关键要素。设计基于特定风险情景(如超强台风登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域性断供事件)的综合性仿真推演方案,模拟突发事件对生命线系统、经济运行、社会秩序的全链条冲击效应与薄弱环节暴露过程。评估过程应结合技术手段(数据模型推演)、组织方式(桌面推演+部分实兵演练)和专家会商综合研判形成结论。三是建立评估结果反馈应用的闭环提升机制。建立健全韧性评估结果全面、客观、详实地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及社会适度公开的机制流程,明确指出各领域、各区域存在的短板不足及需优先投入的关键环节。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立项、规划编制、政策调整、预算安排的重要决策支撑依据之一,确保资源优先配置到最薄弱、最紧迫的韧性提升项目上。建立针对重点问题的整改跟踪督查清单和跨年度韧性提升项目实施台账,实施挂账督办、销号管理制。推动评估成果纳入城市体检与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维护更新的强制性内容框架,指导城市发展的长期韧性布局优化。
同志们!加快韧性城市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与历史使命,承载着党中央的殷切嘱托和全市人民的安全期盼。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地将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将本次会议的各项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谱写我市安全韧性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筑牢坚实的安全底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