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2025-07-07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这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立足街道农村发展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后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参会的有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中层以上干部、各村书记以及农村高技能人才代表,大家都是推动街道农村发展的关键力量。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我们能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真抓实干,共同推动街道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深刻认识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处隐藏4269个字。VIP会员可见

养和引进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备电商运营能力、擅长农产品深加工的高技能人才。力争实现人才总量较现有规模增长40%以上,推动传统种养型人才占比下降至30%以下,新兴产业人才占比提升至50%以上。同时,建立完善“技能积分制”评价体系,强化人才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品牌打造中的核心作用,最终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为街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全力推进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构建多元培养体系,提升人才技能水平

  人才培养是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坚持以提高人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校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培养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村高技能人才。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整合街道内外培训资源,加强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训机构的合作,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农村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根据农村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和课程,重点开展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建筑装修等领域的技能培训。加强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建设,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器材,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同时,建立健全培训基地管理机制,加强对培训质量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培训基地的办学水平和培训效果。二是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了解企业和农村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用人单位签订培训协议,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确保培训出来的人才能够直接上岗就业,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例如,针对街道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我们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食品加工、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培训,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开展导游服务、酒店管理、餐饮服务等方面的培训,为旅游景区和农家乐培养专业人才。三是开展“名师带徒”“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活动。充分发挥农村现有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名师带徒”活动,选拔一批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导师,与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结成师徒对子,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帮助年轻人才快速成长。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一个技术攻关、技能传承、创新研发的平台。通过开展技术交流、技能竞赛、课题研究等活动,发挥技能大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人才提升技能水平,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强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农村高技能人才参加学历教育,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学历提升班,为有意愿的人才提供学习机会,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同时,加强继续教育,定期组织高技能人才参加新技术、新技能、新管理理念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来源渠道

  引进人才是快速提升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实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树立开放包容的人才观,打破地域、行业、身份限制,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方法,积极吸引外部高技能人才到街道农村创新创业。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结合街道实际,制定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在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创业扶持等方面给予高技能人才优惠和支持。例如,对于引进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给予一定的安家补贴、岗位津贴和科研经费支持;对于返乡创业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创业场地、创业贷款、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让他们在农村能够安心工作、放心创业。同时,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简化人才引进手续,提高服务效率,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搭建平台吸引人才。充分利用街道的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园区基地等平台,吸引高技能人才前来发展。例如,在农业产业园区、电商创业园、乡村旅游景区等平台,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参与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举办招商引智活动、人才招聘会、技能大赛等方式,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展示街道农村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关注街道、了解街道、走进街道。三是挖掘本土人才资源。本土人才熟悉农村环境,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是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我们要加强对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库,全面掌握本土人才的数量、结构、技能水平等情况。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本土人才提升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鼓励他们在家乡施展才华、创新创业。同时,发挥本土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他们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良好效应。

  (三)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人才使用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让他们在农村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一是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根据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特长和技能水平,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和任务,让他们在农业生产、产业发展、技术攻关、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安排种植养殖高技能人才担任农业技术指导员,负责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安排农村电商高技能人才担任电商辅导员,帮助农民开展网上销售;安排建筑技能高技能人才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鼓励高技能人才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微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论文的评价倾向,建立以职业能力、工作业绩、创新成果、社会贡献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在实践中评价人才,通过技能竞赛、业绩考核、群众认可等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对在农村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和奖励,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三是加强人才交流合作。鼓励高技能人才与外部专家、学者、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学术研讨等活动,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通过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等方式,促进高技能人才在街道内外的流动和合作,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四)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激励是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机制,让高技能人才在付出劳动、做出贡献的同时,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和认可。一是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用人单位建立与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工作业绩相挂钩的薪酬体系,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对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高技能人才,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鼓励企业实行技能津贴、岗位补贴等制度,对获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给予相应的津贴和补贴。二是加强荣誉激励。对在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设立“街道农村杰出高技能人才”“街道农村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定期进行评选和表彰,增强高技能人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通过宣传报道、事迹宣讲等方式,广泛宣传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三是提供发展激励。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鼓励他们参与技术攻关、项目管理、企业经营等工作,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对表现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在入党、选拔村“两委”干部、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优先考虑,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发展上有空间。

  五、强化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街道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村书记为成员,构建起层级清晰、权责明确的领导架构,统筹协调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组织、人社、农业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专职团队,负责政策研究、数据统计、项目对接等具体日常工作。通过制定《部门职责清单》《村级任务分解表》,明确各部门、各村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步建立动态化工作考核机制,将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各村的年度考核内容,实行季度督查通报、半年中期评估、年度综合考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经费保障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街道财政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理念,每年按财政收入的2%单列农村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明确用于人才培养课程开发、高层次人才引进补贴、技能竞赛奖励、实训基地升级改造等重点领域。同时建立常态化资金争取机制,组建专班研究国家乡村振兴人才政策,积极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专项资金项目。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通过税收优惠、冠名赞助、成果转化分红等政策,吸引农业龙头企业设立人才发展基金,鼓励乡贤成立人才帮扶基金,支持社会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公益项目。建立全流程资金监管体系,运用大数据平台实现项目申报、资金拨付、绩效评估闭环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审计制度,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三)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道路硬化、网络提速、水利设施升级工程,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同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工作生活空间。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通过城乡教育联合体、医共体建设,实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另一方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文体广场,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丰富人才精神生活。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组建由政务、企业、社区人员构成的服务专班,推出人才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等12项专属服务。同时深化人才文化建设,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创新论坛,设立"乡村英才"荣誉体系,以暖心关怀与事业平台双轮驱动,持续提升人才扎根乡村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矩阵,构建立体化宣传格局。在广播电台开设“乡村工匠之声”专栏,通过访谈节目讲述高技能人才扎根乡土的奋斗故事;在电视频道制作专题纪录片,以镜头语言展现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成果;在报纸开设"新农人风采"专版,深度报道政策落地案例与人才培育成效;在新媒体平台发起“乡村技能点亮振兴路”话题,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扩大传播声量。同时,组织技能成果展、工匠经验分享会等线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全方位宣传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农村发展事业,让乡村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

  六、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共同开创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同志们,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本次会议的部署要求,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共同开创街道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部门、各村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技术革新、文化传承的重要抓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部门、各村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街道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统筹协调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堵点难点;农业部门要聚焦特色产业制定专项培育计划,人社部门需完善技能人才职称评定体系,教育部门应优化涉农专业课程设置,科技部门要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通过部门联动做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全链条工作。各村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依托网格化管理建立人才动态台账,每月摸排人才需求和发展状况,同步完善人才服务驿站功能,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同时,要加强与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技能竞赛、与职业院校推行订单式培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真抓实干,确保工作实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下沉一线,开展“蹲点式”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掌握农村高技能人才在技能提升、项目孵化、待遇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在此基础上,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制定靶向性强、实操性高的政策措施。同时,要构建"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估"的动态督查机制,运用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工作进展,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及时约谈提醒,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推广。此外,还要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不断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推动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四)广大高技能人才要发挥优势,主动担当作为

  在座的农村高技能人才代表,你们是街道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希望你们能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技能特长。在农村产业发展中,主动参与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以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在乡村建设里,用精湛技艺打造宜居环境;在基层治理上,通过技术培训搭建沟通桥梁,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学技术、强技能、增收入。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比如推广智慧农业系统、培育新型经济作物,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更要弘扬工匠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通过参加技能培训、行业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加强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街道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