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2025学年新学期校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新的学年即将开启之际,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全县校长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核心任务,是系统部署2025学年的各项工作,动员全县教育工作者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卓越的工作标准、更加严格的纪律要求、更加务实的工作举措,确保新学年实现平稳开局、高位起步,共同擘画*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刚才,*同志已经就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安全工作作了详尽的安排,并对《2025年教育教学工作要点》进行了解读,内容具体,要求明确,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将围绕全县教育发展大局,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望来路,坚定信心——2024学年工作回顾与总结 刚刚过去的2024学年,是*县教育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克服了重重困难,办成了一批实事,解决
此处隐藏5687个字。VIP会员可见
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新学年,我们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第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这是改革的“牛鼻子”。各学校要坚决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倾向。要完善德育评价,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强化体育评价,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要改进美育评价,广泛开展艺术活动,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要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要健全教师评价,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我们要探索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真正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第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我们要以实施新课程标准为契机,推动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各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准确把握其核心理念和改革要求。要大力倡导研究性、项目式、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让优质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教育局将组织开展新一轮的全县“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树立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位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学、抓质量上。第三,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一是优化教师招聘和配备机制。我们将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争取政策,创新招聘方式,加大对紧缺学科教师的招聘力度。探索建立“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深化模式,推动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有序合理流动,逐步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二是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我们将实施“新教师启航计划”“骨干教师领航计划”和“名校长、名师培育计划”,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对转岗教师的培训力度,确保他们在三年内达到专业标准。三是切实为教师减负。教育局将牵头制定并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清理规范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和创建活动,严控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确保教师能够心无旁骛、潜心育人。同时,我们将持续推动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权益,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二)聚焦核心任务,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解决学位短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是本年度最为紧迫的民生工程。我们必须拿出超常规的举措,全力以赴。第一,全力加快学校项目建设。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进学校建设。根据规划,2025年,我们必须全面启动“县城教育资源扩容工程”,计划新建公办小学2所、幼儿园3所,改扩建中小学5所。这项工程完成后,预计可新增小学学位2700个、初中学位1350个、学前教育学位900个。这将极大缓解城区就学压力。相关学校的校长要主动作为,积极配合项目建设单位,做好各项协调工作,确保项目按时序进度推进,早日建成投入使用。教育局相关股室要成立工作专班,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第二,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资源,不能仅仅依靠建新校,更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新学年,我们要进一步扩大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的覆盖面,再组建2~3个教育集团。要深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内部的实质性融合,实现管理、教研、师资、评价、文化的“五位一体”。要鼓励城区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支教、交流、任职,并将此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我们的目标是,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优质的教育。第三,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我们要抓住数字时代的机遇,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新学年,我们将全面实施“智慧校园”建设计划,力争在年底前,全县50%以上的中小学校达到“智慧校园”示范校标准。我们将建设全县统一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汇聚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资源,免费向全县所有师生开放。要鼓励教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学情、精准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三)强化规范管理,全面整顿和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健康有序的教育生态,需要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维护。第一,铁腕整治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规范”二字。今年,我们将开展为期一年的“民办教育规范提升专项行动”。一是要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教育局将联合市场监管、消防、卫健等部门,对全县所有民办学校进行一次拉网式、全覆盖的综合大检查,重点检查办学条件、安全管理、师资配备、收费行为、教育教学等方面。二是要分类处置,依法依规。对办学条件达标、管理规范的,予以支持和鼓励;对存在问题和隐患的,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实行挂牌督办;对办学条件恶劣、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的,要坚决予以关停取缔,绝不姑息。三是要建章立制,长效监管。我们将修订完善《*县民办学校年度检查评估办法》,将年检结果与招生计划、政府购买服务、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要探索建立民办教育机构“黑名单”制度,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这次专项行动,我们要让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者扬眉吐气,让投机取巧、违规办学者无处遁形。第二,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我们要推动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一是优化专业布局。各职业学校要主动对接我县的产业布局规划,对现有专业进行动态调整。要大胆砍掉一批就业率低、与市场脱节的“僵尸专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服务我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群。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推动“引企入校”“引校入企”,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局将牵头搭建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我们要支持职业学校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真正把学校办到工厂里,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第三,全面加强学校内部治理。各学校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法律法规为准绳,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完善学校章程,健全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治理结构,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严格规范招生、学籍、财务、人事等各项管理工作,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据可依,全面提升学校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四)筑牢安全底线,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
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尤为重要。第一,扎实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开学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新学期能否平稳有序。一是做好开学提示。各学校要提前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向师生和家长发布开学通知,提醒他们调整作息、调适心理,做好返校的各项准备。二是深入开展家访。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家访工作要求,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是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家庭状况,做好心理关爱和困难帮扶,确保学生应返尽返、应入尽入。三是搞好环境整治和后勤保障。要对校园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对食堂、宿舍、水电线路、消防设施等进行全面检修,确保师生返校后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住上安心宿舍。四是规范收费管理。要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所有收费项目、标准必须公开透明,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乱收费,确保不出现任何相关的信访投诉。第二,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各学校要在开学前,组织力量对校园内外进行一次地毯式的安全隐患大排查。要统筹考虑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实验室安全以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在开学前全部整改到位。教育局机关干部要全员下沉到联系学校,指导和帮助学校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安全准备工作。第三,构建全方位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我们要持续加强“三防”建设,即人防、物防、技防。要加强与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好用好心理咨询室,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和干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应急演练等形式,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同志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我们身上的责任无比光荣。作为一校之长,大家是*教育的“领头雁”,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心骨”。希望大家能够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带头勇担当、善作为,带头守纪律、正风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在新学年的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共同为*县教育事业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