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就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详细部署。相比以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突出了“和”“美”的意蕴。“美”侧重于建设一个外观美丽、基础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乡村;“和”侧重于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核和精神风貌,体现乡村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市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要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样板”,取得了一定成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乡村“和”“美”的内涵,谱写好**市和美乡村新画卷。
一、**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及成效
此处隐藏5107个字。VIP会员可见
第四,强化乡村现代化治理,建设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的平安和谐乡村。一要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二要持续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乡村延伸,围绕“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建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村民作示范、作表率。三要坚持党建带群建,鼓励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和物质支撑,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格局。四要采取群众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村民理事会等方式和载体,激发村民自治活力,以自治消化内在矛盾。五要创新普法宣传方式,以法律手段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引导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乡村法治环境。六要深入挖掘村规民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教思想、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民俗活动等蕴含的文化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农民道德建设,提升道德素养。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建设,切实维护乡村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八要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用科技手段赋能乡村治理,提高乡村智慧化水平。九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民族特色优势,推动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让乡村展现出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