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员队伍如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调研报

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途径和载体,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真正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课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讨。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调研报告撰写工作,经过反复修改后,形成了此报告。
一、现状分析
***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打造以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水平,让乡村治理“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满足的笑脸随处可见,一幅美丽宜人的画卷徐徐展开;构建了“党建+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强化了党支部的组织引领作用,密切了党群关系,凝聚了发展力量,铸就了美丽、和谐、平安、幸福家园。
此处隐藏2472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提升服务群众效能。群众利益无小事,所有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情,都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要长期坚持带着感情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待群众要热情,要关心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使群众的困难得到解决,生活得到保障,做到村里“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应”,使基层治理更有温度、广度和力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是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凡是要求合理,但政策没有明确依据的,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
(四)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一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自治章程等为主要内容的自治制度体系,保障村民自治制度有序推进。推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村干部、财务审计等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二要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要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度,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畅通农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