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洄游”青年返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3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广大青年要“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①乡村振兴作为青年建功的重要领域,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9年,共青团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支持、服务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培育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近年来,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正从城市走向农村,在祖国大地各处的乡镇村落四散开来。这些年轻人有些是出生在乡村,去往大城市学习、工作或生活又返回老家;
此处隐藏8269个字。VIP会员可见
通过前瞻设计、制度托底,解决“洄游”青年返乡的后顾之忧。出台并细化对新农人进行帮扶的整体实施方案和各项配套政策,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充分激发地方积极性,加快相关项目的推进,推动各部门涉农政务信息共享开放、资源整合,完善财政投入、基础设施、技术应用、政策落实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精细化服务触角延伸至农村创业末梢。一是土地承包与流转政策。我国第二轮土地承包期于2027年到期,现在的大量承包土地、农创园区以及配套用地等面临土地规划重新布局。为避免对青年农村创业者的信心和预期造成影响,建议提前出台政策,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保障创业者权益,平衡农民诉求,确保土地要素长期稳定。二是财政金融政策。融资难是“洄游”青年面临的突出困难,建议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出台项目资金贷款等特殊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可探索积极搭建资金平台、运用政府贴息的方式,引导银行发放一定额度的农业创业贷款,建立农业创业基金等。三是基础设施与生活服务配套相关政策。对“洄游”青年的子女教育、老人赡养、就医落户等方面给予优待。同时,要提升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打造宜居生活环境,让乡村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希望田野和无忧之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