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生态环境局工作情况总结

2025年上半年,*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环境监管执法、环境风险防控和环保宣传教育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首善之地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一是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和提标改造,上半年,完成对*家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企业的超低排放改造评估,推动企业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大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企业的整治力度,组织开展VOCs专项执法检查,对*家涉VOCs企业进行检查,督促企业完善废气收集处理设施,提高治理效率。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对*家企业进行绩效评级,实施差异化管控,激励企业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深化扬尘污染管控。强化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物料堆场等扬尘源监管,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六个百分百”要求。联合住建、城管等部门开展建筑施工扬尘专项整治行动*次,检查施工工地*个次,对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个工地进行责令整改。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增加机械化清扫频次,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市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以上。推进物料堆场规范化整治,对*家物料堆场进行排查整治,督促企业完善防风抑尘措施。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持续推进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上半年,淘汰老旧机动车*辆。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监管,对全市*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进行全覆盖检查,严厉打击尾气检测弄虚作假行为。加大对柴油货车的路检路查力度,累计开展柴油货车路检*次,检测车辆*辆,对超标排放车辆依法进行查处。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台,对*台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管控。完善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加强与气象部门的会商联动,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预警预报机制。上半年,发布大气污染预警*次,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通过加强工业企业管控、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机动车限行等措施,有效减轻污染程度,保障空气质量。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深入实施邕江等七大河流“
此处隐藏4129个字。VIP会员可见
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园区内企业存在违法排污现象。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艰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升。
(三)生态保护修复任务艰巨。自然保护地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自然保护地存在违法开发建设、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较多,修复资金投入不足,修复进度较慢。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协同性还不够强,生态系统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环境监管执法能力有待提高。环境监管执法队伍人员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日益繁重的环境监管执法任务。环境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在线监测、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应用不够广泛,环境监管执法的精准性和效率有待提升。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还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针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的剩余问题,建立详细的工作台账,明确责任科室、责任人员和整改时限,实行每周调度、每月通报,确保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整改。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不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确保整改成果经得起检验。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整改工作。对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工业污染源管控。加大对重点涉气企业的监管力度,增加检查频次,确保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督促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对超标排放的企业,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强化扬尘污染治理。联合住建、城管等部门,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物料堆场等扬尘污染源的监管。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如设置围挡、洒水降尘、物料覆盖、车辆冲洗等。对未按要求落实扬尘防治措施的施工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配合相关部门,加快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进度,加强在用车排放检验监管,严厉打击排放不达标机动车上路行驶行为。加大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力度,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检测,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台账,减少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
(三)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学习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执法程序和技术规范,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加强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公正、廉洁、文明执法形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如偷排偷放、超标排放、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管,增加执法检查频次,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充分运用在线监测、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提高环境执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环境监管执法机制。建立健全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合力。完善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将环境违法企业纳入失信名单,实施联合惩戒,提高企业的环境守法意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