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统计局长在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统计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区统计台账建设的现状,安排部署下一步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面提升我区统计工作水平。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统计台账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记录、整理、积累统计资料的重要载体,其规范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统计数据的质量,关系到统计工作的效率,关系到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只有深刻认识到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才能切实增强推进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处隐藏6769个字。VIP会员可见
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统计台账标准体系,是推进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我们要进一步统一规范统计指标口径,确保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一是制定统一台账模板,明确填报项目内容。根据国家和省、市的统计制度和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统一的统计台账模板。模板要明确统计指标的名称、定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填报频率等内容,确保各单位、各企业在填报时有章可循。同时,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单位和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台账模板,增强模板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二是细化指标解释说明,消除理解偏差误区。对统计台账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解释说明,明确指标的内涵和外延,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数据填报不统一。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对指标解释的宣传和培训,确保统计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各项指标的含义。三是规范计量单位使用,保证数据可比性强。统一统计台账中各项数据的计量单位,按照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进行使用。在数据填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避免因计量单位不统一导致数据无法比较和分析。四是统一数据计算方法,确保结果准确无误。明确各项统计指标的数据计算方法,确保各单位、各企业在计算数据时采用统一的标准。对一些复杂的指标,要制定详细的计算细则,避免因计算方法不同导致数据偏差。同时,要加强对数据计算过程的审核,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二)完善台账管理制度,强化全过程监督管理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建立健全覆盖统计台账建立、记录、审核、归档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强化全过程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台账建立制度,明确建账责任主体。明确各单位、各企业是统计台账建立的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各企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建立统计台账,确保台账及时建立、内容完整。同时,要明确统计人员的建账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二是规范数据记录制度,确保记录及时准确。制定严格的数据记录制度,要求统计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法及时、准确地记录统计数据。数据记录要做到字迹清晰、内容完整、签字齐全,不得随意涂改和伪造。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要留存相应的原始凭证,以备核查。三是健全审核监督制度,加强数据质量管控。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审核监督制度,实行多级审核制度。各单位、各企业要指定专人对本单位的统计台账进行审核,区统计局要定期对各单位、各企业的统计台账进行抽查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等,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四是完善归档保管制度,保证台账安全完整。制定统计台账归档保管制度,明确台账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保管期限和保管要求。统计台账要按照规定及时归档,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要加强对台账的保管,采取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措施,确保台账的安全完整。同时,要建立台账查阅制度,明确查阅权限和程序,防止台账信息泄露。
(三)加强人员培训培养,提升业务操作能力水平
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影响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培养,不断提升其业务操作能力水平。一是开展全员培训,普及台账规范知识。制定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培训计划,对全区所有统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统计法律法规、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统计指标解释、数据采集方法、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等。通过培训,使统计人员全面掌握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是组织专项培训,提高专业操作技能。针对统计台账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比如,针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使用,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和指导,提高统计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三是加强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组织统计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借鉴其在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要加强区内各单位、各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统计台账建设水平。四是建立考核机制,激励人员提升素质。建立统计人员考核机制,将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统计人员的绩效考核范围。对在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批评教育和问责。通过考核激励,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台账管理技术支撑
信息化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快推进统计台账信息化建设,为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建设统一信息平台,实现数据集中管理。依托现有的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全区统一的统计台账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要具备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分析、查询、归档等功能,实现统计台账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各单位、各企业要通过该平台进行统计台账的填报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及时上传和共享。二是推广电子台账应用,取代传统手工记录。积极推广电子台账的应用,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电子台账具有数据存储容量大、查询方便、易于管理等优点,能够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要为各单位、各企业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确保电子台账的顺利应用。三是实现数据自动汇总,减少人工操作误差。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统计数据的自动汇总和分析。通过设置相应的计算公式和统计口径,系统能够自动对各单位、各企业上报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四是加强系统安全保障,防止数据泄露丢失。建立健全统计台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制度,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对系统的安全防护。要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防止数据泄露、丢失和篡改。同时,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五、强化保障措施,为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需要我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是推进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推进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建设事宜。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统计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专项工作小组。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明确各部门在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区统计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制定相关标准和制度,加强对各单位、各企业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区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并配合区统计局做好相关工作;各乡镇(街道)要负责本辖区内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建设难题。专项工作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各单位、各部门关于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和解决。四是加强上下联动,确保政策有效传达落实。建立健全上下联动机制,加强区统计局与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区统计局要及时将上级有关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政策和要求传达给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并加强对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反馈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确保政策措施得到有效传达和落实。
(二)严格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工作压力
责任落实是推进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关键。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一是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义务。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签订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责任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要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岗位和人员,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失职行为。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在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其责任。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强化工作目标考核,将成效纳入评价体系。将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三)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监督检查是推进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一是开展定期检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区统计局要定期组织对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企业的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台账建立情况、数据质量情况、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人员培训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通过定期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进行不定期抽查,防止工作流于形式。除定期检查外,区统计局要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部分单位和企业的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抽查要随机进行,不提前通知,确保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不定期抽查,防止工作流于形式,确保各项工作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三是组织专项督查,解决突出问题矛盾。针对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组织开展专项督查。专项督查要集中力量,深入一线,查清问题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反馈,督促其限期整改。四是公开检查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将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检查结果优秀的单位和企业,进行表彰宣传;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和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通过公开检查结果,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推动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四)加大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建设氛围
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推进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广泛宣传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建设意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开设专栏、专题,广泛宣传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各单位、各企业和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报道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及时发现和总结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单位、各企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三是开展主题活动,增强规范建设意识。组织开展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现场观摩等。通过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统计人员的规范建设意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也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加强组织协调,凝聚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强大合力
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凝聚强大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强化部门协同,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态势
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一是建立部门沟通机制,及时共享相关信息。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交流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共享相关信息和数据。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确保信息畅通、协调顺畅。二是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共同解决突出问题。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督导检查。同时,要积极配合区统计局开展联合督导检查活动,形成督导检查合力,共同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业务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先进经验。各部门要加强业务交流学习,定期组织人员到其他部门学习考察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学习交流,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本部门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水平。四是协作推进数据共享,提升统计整体效能。各部门要打破信息壁垒,加强数据共享与协作。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统计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避免重复统计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发生。通过数据共享,提升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统计信息。
(二)发挥乡镇街道作用,筑牢基层台账建设根基
乡镇(街道)是统计工作的基层单位,也是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的作用,筑牢基层台账建设根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乡镇(街道)要成立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明确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将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乡镇(街道)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强化业务指导,提高建设水平。乡镇(街道)要加强对辖区内村(社区)、企业的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业务指导。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活动,帮助村(社区)、企业解决在台账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其台账建设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管理制度,规范统计台账的建立、记录、审核、归档等工作流程。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管理和考核,确保各项制度和流程得到有效执行。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乡镇(街道)要定期对辖区内村(社区)、企业的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企业,要进行约谈和通报批评,督促其限期整改。
(三)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台账规范达标
企业是统计数据的直接生产者和提供者,也是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责任主体。要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推动企业统计台账规范达标。一是增强责任意识,重视台账建设工作。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将统计台账建设工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企业负责人要亲自过问统计台账建设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配备专职人员,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企业要根据自身规模和业务特点,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负责统计台账的建立、记录、审核和上报等工作。统计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熟悉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企业要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培训机会,保障其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台账管理流程。企业要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管理制度,明确统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统计数据的采集、记录、审核、归档等环节。要加强对统计台账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台账的完整、准确和安全。四是接受监督检查,积极配合工作开展。企业要自觉接受统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配合检查工作,如实提供统计台账等相关资料。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不断提高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水平。
(四)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工作推进内生动力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是激发各单位、各部门推进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要通过考核激励,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制定科学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要包括台账建立情况、数据质量情况、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人员培训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方面,确保考核全面、客观、公正。二是定期开展考核评价,客观反映工作成效。按照考核办法,定期对各单位、各部门的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充分反映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成效。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单位和部门,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与奖惩评优挂钩。将考核结果与奖惩评优紧密挂钩。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并在评先评优、干部考核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及时总结推广考核评价中发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各单位、各部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带动作用,推动全区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工作整体提升。
同志们,推进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关系到我区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全力推进统计台账规范化建设取得实效,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