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长在乡村治理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乡村治理工作交流会,主要目的是总结我县乡村治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交流好经验、好做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全县乡村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不少挑战。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夯实治理根基,筑牢乡村发展之基
根基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乡村治理亦是如此。只有把基础打牢,乡村治理才能行稳致远,乡村发展才能获得坚实支撑。我们必须从组织、制度、队伍、设施等多个维度发力,全面夯实乡村治理的根基。
(一)建强基层组织,凝聚治理合力
此处隐藏5695个字。VIP会员可见
培育壮大各类经营主体,能够带动农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治理的动力。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和指导,提高合作社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支持合作社开展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技术服务等活动,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培育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强对家庭农场的培育和指导,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保障。四是支持个体工商户。为农村个体工商户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鼓励他们从事农产品销售、餐饮服务等行业。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负担。
(三)完善利益联结,共享治理成果
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能够提高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一是实行订单农业。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农户的产品销售渠道和收益。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二是开展股份合作。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等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规范股份合作的运作机制,保障农民的股东权益。三是推行保底分红。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为农户提供保底收益,并根据经营效益进行分红,确保农户的基本收入。建立健全保底分红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变化和经营情况适时调整保底收益标准。四是提供就业岗位。鼓励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优先吸纳当地农民就业,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增加工资收入。
(四)强化服务保障,提升治理效能
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能够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提升乡村治理的效能。一是加强技术服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二是完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三是优化物流服务。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支持物流企业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四是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价格走势等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开展市场调研和预测分析,为农民提供市场决策参考。
五、推进生态治理,打造宜居美丽乡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资源,推进生态治理,打造宜居美丽乡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目标。
(一)加强污染防治,净化乡村环境
加强对农村各类污染的防治,能够改善乡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二是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推进垃圾分类减量,鼓励农民群众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处理能力。三是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加强对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污水收集和处理效果。推广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适合偏远地区的污水处理需求。四是控制工业污染。严格环境准入,防止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向农村转移。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督促企业达标排放。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查处,维护农村生态环境。
(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能够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大对农村厕所改造的投入力度,推广卫生、环保、适用的厕所类型。建立健全厕所粪污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厕所改造的效果。二是整治村容村貌。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村内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残垣断壁等,改善村庄的整体面貌。加强对村庄道路、庭院的绿化美化,打造整洁、美观的乡村环境。三是保障饮水安全。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内从事污染水源的活动。定期对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确保饮水安全。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改造,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四是改善住房条件。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管理,确保危房改造质量,保障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引导农民群众建设符合规划、安全舒适的住房,改善居住条件。
(三)保护生态资源,守护乡村净土
保护好乡村的生态资源,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保护耕地资源。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利用,推广轮作休耕、土壤改良等技术,提高耕地质量。二是保护森林资源。加强对农村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禁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等行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三是保护水资源。加强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的保护,维护水生态平衡。严禁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对农村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禁止非法猎捕、采集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生态惠民
发展绿色产业,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让农民群众从生态保护中受益。一是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养殖等模式,生产绿色、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生态旅游线路和产品,建设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三是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推广林菌、林药、林牧等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发展清洁能源。鼓励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清洁能源产品,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六、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治理工作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各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才能确保乡村治理取得实效。
(一)明确责任分工,压实治理担子
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才能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县农业农村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全县乡村治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各乡镇(街道)要履行主体责任,将乡村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各相关区直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乡村治理工作。比如,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指导,司法部门要做好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等。三是细化村级责任。村(社区)要落实具体责任,村党组织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开展乡村治理工作。明确村干部的具体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督考核,确保治理实效
加强监督考核,是推动乡村治理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一是建立监督机制。成立乡村治理工作监督小组,定期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畅通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媒体等参与监督,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二是制定考核办法。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治理工作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考核方式和奖惩措施。将考核结果与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评先评优、干部晋升等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三是开展定期考核。按照考核办法,定期对乡村治理工作进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考核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约谈、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严肃追究责任。
(三)激励干部作为,激发治理热情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是树立鲜明导向。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在乡村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干部选拔出来、重用起来,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二是加强关爱关怀。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改善基层干部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保障。三是容错纠错激励。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对因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符合容错条件的,予以容错免责。四是开展表彰奖励。定期开展乡村治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活动,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
(四)凝聚工作合力,共促治理提升
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乡村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推动上下联动。县、乡、村三级要加强联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级部门要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情况,争取支持。三是引导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工作。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让群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四是动员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为乡村治理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建立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乡村治理工作任重道远。让我们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XX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