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财政和科技助力生态强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各类环境治理“工具箱”中,财政政策和环保科技是重要的治理手段,一方面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弹药粮草”,一方面解决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推进美丽城市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环境财政政策支持,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发挥好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作用,用科技手段解决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力争在建设美丽中国地方实践中走在全国前列。
一、我市生态环境领域财政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必须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为生态环境治理汇聚充沛资金。目前,我市在生态环保投入领域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推动解决。
此处隐藏2432个字。VIP会员可见
一是加强环保基础科研与技术研发。组织有关部门精准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支撑,统筹谋划系统性、综合性的大项目,重点推动一批能有效解决当前市内污染防治工作“卡脖子”问题和“接地气”项目,推动研究、产出、应用一体化。二是强化科研平台建设。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优化科技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生态环境领域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共享机制,提高单位科技产出。支持有关单位加强与高校、科研企事业单位合作,构建跨学科的“政府-科研院校-相关企业”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探索评聘分离动态调整机制,鼓励事业单位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项目技术攻关,帮助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推动“论文”走向“市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