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某市考察智慧城市建设的报告

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病”问题日益普遍,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X年X月X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X-X年)》,要求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这标志着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地纷纷贯彻落实国家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X市更是脱颖而出,成功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的X样板。
一、X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此处隐藏4467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目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方面的“硬件”投入,管理运营方面的“软件”投入相对不足。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套由规划、机构、制度、工具、政策法规等组成的长效机制与之配套。一是做好统筹规划。明确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以服务应用为切入点,制定符合我市市情的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二是健全组织机构。我市已经成立了江门市网络信息统筹局和江门市数据中心,但这并未彻底解决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和信息壁垒问题。建议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统一管控和协调数据信息,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分割,切实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真正做到信息共享。三是完善制度体系。建立涉及业务内容、工作流程、建设标准、评级体系、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协调和理顺相关部门的关系和职能。四是整合信息技术资源。目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处于分部门、分内容、分目标各自推进的状况,腾讯、浪潮、华为等合作伙伴的各自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市网络信息统筹局和大数据中心应发挥技术职能,协调整合各方资源,统一吸收消化外来的技术支持,发挥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强合力。五是制定配套政策法规。针对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法律法规瓶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律保障体制,集中精力、排除干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