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社会工作部2024年度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提升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要求的能力水平,今年以来,县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政治立部、专业强部、作风兴部、从严治部”工作主线,聚焦“懂治理、会服务、善创新”目标,系统推进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打造一支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社会工作干部队伍。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铸魂工程”为统领,夯实干部队伍政治底色。干部队伍建设,“根”在政治过硬,“魂”在忠诚可靠。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工程”,通过“学、研、践”三位一体模式,推动政治能力提升走深走实。一是“学”字当头,筑牢思想根基。建立“每日晨读+每周研学+每月讲学”学习机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社会工作意见》等内容纳入重点,制定《部机关干部月度学习清单》。今年以来,共组织集中学习18次,开展“政策微课堂”12期,其中由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领学的“基层治理现代化”专题研讨班,邀请县委党校专家、优秀社区书记现场授课,通过“理论解读+案例剖析+互动问答”形式,推动干部从“学文件”向“解问题”转化。例如,在学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时,我们结合本县*社区“红色议事厅”经验,组织干部模拟召开社区矛盾调解会,在“实战推演”中深化对政策精神的理解。二是“研”字聚力,校准行动方向。围绕“新时代社会工作干部能力需求”课题,部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开展专题调研12次,覆盖全县15个乡镇(街道)、32个村(社区),通过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20份)、个别访谈(与110名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实地查看(走访社工站、志愿服务站点28个)等方式,梳理出“政策转化能力不足”“群众工作方法单一”“数字化工具运用薄弱”等6类共性问题,形成《*县社会工作干部能力短板分析报告》,为精准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例如,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干部对“五社联动”机制理解停留在表面,我们随即调整培训内容,增加“五社资源整合实务”模块,邀请县慈善总会、社会组织负责人分享项目运作案例,推动干部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提升。三是“践”字为要,强化政治担当。建立“干部领办民生项目”制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每名干部每年至少牵头解决1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干部累计领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等项目37个,其中由分管副部长牵头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优化”项目,通过调研论证、部门协调,推动出台《*县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调整方案》,将社区工作者平均工资提高23%,相关经验被《*日报》专题报道。通过项目实践,干部“把群众事当自家事”的意识显著增强,今年第二季度群众对社工作风满意度测评达92.6%,较去年同期提升5.8个百分点。
此处隐藏2417个字。VIP会员可见
尽管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新时代社会工作要求和基层治理需要,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个别干部的创新意识还需加强,面对“数字社工”“社区经济”等新领域存在畏难情绪;二是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具有社会工作师资格证的干部仅占1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干部实践经验的系统性还需提升,部分干部在处理复杂矛盾时仍显经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实施“头雁领航”计划,选拔3-5名优秀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学习,引进2-3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充实力量;二是打造“数字社工”平台,组织干部参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能培训,提升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服务的能力;三是深化“导师制”培养,建立“资深社工—业务骨干—年轻干部”梯队,力争2年内实现每个科室有1名“全能型”干部、每个乡镇(街道)有2名“标杆型”社工。
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县委社会工作部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群众满意的社会工作干部队伍。我们坚信,有县委的坚强领导,有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县社会工作必将迈上新台阶,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