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从产业、治理、科技等方面发挥人才作用,累计选派人才到村指导1763人次,帮助村(社区)实施项目21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443件,推动全市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人才+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创新人才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人才超市”借鉴商品超市运行机制,制发《市“乡村振兴人才超市”方案》,采用在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设立总店,在9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分店的“总店长+分店长”,组织、科协等部门为“人才供应商”的运营模式。从全市挖掘乡村振兴各领域专家人才力量,按照专业技术和产业领域,将人才分为农作种植、农村经济法务、科研探索、青年人才及其他推广服务类等7类共573人,并将人才服务以商品形式“上架”展示,通过便捷且规范的乡村问单、用户下单、超市配单、人才结单、组织评单“五单”服务流程,搭建农民需求与人才服务供给的无缝对接平台,为全市(村)社区、农户、农业企业等提供“一对一”“多对一”的技术和智力服务。
此处隐藏377个字。VIP会员可见
“人才+科技”培育乡村振兴新引擎。围绕农村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村制宜,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培训、生态种养殖产业推广、发展生态茶园建设、村内排污水治理等帮扶计划,帮助乡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以才引才、集聚强大人才链,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校地合作(资源拓展)专项合作协议》,在x村成立首个乡村振兴博士后工作站,周期5年,每期入站博士后3名,打造集实践探索、战略研究、思想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实践型智库,以高水平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