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区政协实践中心联盟扩圈激活委员履职“一池春水”

为有效破解区政协新时代委员履职实践中心建成初期人气不足、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难题,*区政协积极探索开放共享的运行模式,于2025年初正式启动并推行实践中心联盟扩圈计划。截至2025年9月,联盟已成功吸纳首批40家单位加盟,初步形成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有效激活了新时代政协委员履职的“一池春水”。
一、凝聚共识,多维发力,构建委员履职新生态
面对实践中心“建起来”后如何“活起来”的时代课题,区政协深入调研,精准研判,确立了以联盟化发展破解运营难题的核心思路,其动因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此处隐藏2948个字。VIP会员可见
(二)擦亮“履职为民”金字招牌,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随着一系列高质量活动的成功举办,实践中心已从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转变为*区一个响亮的“履职为民”服务品牌,其社会美誉度和公信力显著增强。由联盟成员共同打造的“政协委员法律服务站”“企业家下午茶”“健康大讲堂”等多个活动子品牌深受群众欢迎,多次被市级媒体宣传报道。这不仅提升了政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也让“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协商民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延伸“履职链”,服务效能全面增强。联盟模式极大地拓宽了政协委员的履职渠道,将履职触角从“会场”延伸到了“基层社区”和“产业链”,实现了履职工作从“务虚”到“务实”的深刻转变。来自法律界的政协委员通过联盟,在多个街道服务中心设立了流动法律咨询点,今年已为群众提供免费咨询150余次。来自经济界的委员利用科技园的平台,为联盟内的中小企业举办了4场专项政策解读和融资对接会,惠及企业百余家。这种深度融合的履职新模式,让委员的专业智慧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履职效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展望未来,*区政协将继续深化实践中心联盟建设,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吸纳更多优质社会力量加入,努力将实践中心打造成为展示政协形象的“重要窗口”、委员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和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赋能站”。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