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人物通讯这样抓“活鱼”

2023-03-20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人物通讯这样抓“活鱼”

  人物通讯报道一直以来都是党报的优势所在, 面对媒体行业格局的变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党报要想进一步做好人物通讯报道, 在舆论引导中占据主流地位, 借力“走转改”, 捕捉新闻“活鱼”是有效举措之一。

  “活鱼”是1979年《天津日报》在新闻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比喻, 指将社会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新经验, 像新鲜的活鱼一样呈现给读者。新闻界常讲要抓“活鱼”, 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新闻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善于选择独特视角, 运用创新思维, 写出鲜活的新闻, 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笔者采写的人物通讯报道《一位退休教师的千里支教情》先后获湖南新闻奖三等奖、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一等奖。这篇稿件能够获奖, 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新闻工作者平时要多深入基层, 勤于观察, 锤炼工作作风, 同基层干部群众交心, 才能从基层的“沃土”中汲取新闻养分, 抓住新闻“活鱼”, 采写出带有基层温度的好新闻。

  沉下心抓“活鱼”

  《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张建伟分享采访经验时说:“我曾在洪水周围的钻井场, 有三月不知肉味, 每天以萝卜充饥的经历;我也曾有过‘浪迹全国’, 数月不归, 不知家人声息的日子;我还有过与恶势力周旋, 为正义而呼, 为民请命的‘一时冲动’。但所有这些, 我并不视为逆境。它们是一个记者应有的命运。记者, 从他们所处的采访环境来说, 是差不多的, 所差的, 是创造的激情和创造者能被报社和读者认可、接纳的缘分。我的采访信条是:第一是现场, 第二是现场, 第三还是现场。”

  在新闻实践中, 不少年轻记者感慨自己也经常下基层, 为何写出的稿件还是枯燥无味, 读者不爱看。究其原因, 还是功夫不到位, 记者看似到了基层, 其实是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浮在表面上, 没有真正融入基层, 融入生活, 也就无从了解群众身边的新鲜事。当前, 媒体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传统党媒的记者只有沉下心来, 真正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深入现场, 才能及时捕捉到“活鱼”。

  《一位退休教师的千里支教情》就是笔者经常走访基层时抓到的鲜活新闻。那还是2017年5月初, 笔者和市民政局的同志到溆浦县北斗溪镇采访当地政府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事迹。在九溪江中心小学与老师们交谈时, 他们说起了一位浙江宁波的退休老师不远千里来到他们村小支教的故事。“浙江宁波”“湖南溆浦”“67岁退休教师”“大山里支教”这些带有时代性的新闻字眼在笔者脑海里闪现。笔者意识到这是一条新鲜的“活鱼”。结束了和民政局同志的采访后, 笔者又专程来到溆浦县北斗溪镇九溪江中心小学, 走访了这里的老师和学生, 并采访了支教老师周秀芳。一名年近七旬的退休教师, 从繁华都市来到寂寞大山支教, 这不仅需要一种毅力, 更需要一种精神, 一种大爱。作为党报记者, 有责任将这种毅力、这种精神、这种大爱传递出去, 让更多人知道, 让更多人感动, 让更多人行动。于是, 笔者开始了对周秀芳的报道, 这一报道就是两年多, 这篇通讯就是众多报道稿中的一篇。在怀化、在湖南、在宁波、在浙江, 更多的读者知道了“支教奶奶”周秀芳的事迹, 更多人加入到周秀芳的支教队伍中。目前, 周秀芳已开始在溆浦筹建第22所希望小学, 溆浦大山里的几千名学生搬进了新教室。

  深入采访挖感人故事

  中国画向来提倡“形神兼备, 以形写神”, 作为人物通讯报道来说, 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 以形写神”。如何让记者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 关键在于表现有人物个性特征的故事, 故事丰富感人, 人物报道就能吸引、打动读者。如果记者采访不深入, 靠抄抄材料, 查查资料, 是挖掘不出感人故事的, 写出的人物通讯报道也很难从众多的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

  如何做到采访深入?笔者的体会是, 采访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你说我记、我问你答, 而应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记者的思想有多深, 采访就有多深;记者投入多少情感, 写出来的稿子就有多少情感。一个思想肤浅、情感淡漠的记者, 是采写不出有深度、有激情、打动人心的新闻报道的。在《一位退休教师的千里支教情》的写作中, 笔者采访了很多群众, 收集了大量感人的细节, 采访的时间跨度也很大。比如, 周秀芳老师回忆第一次到溆浦县北斗溪镇进行考察时的场景:在当地的桐林小学走访时, 当时正下着雪, 30多个孩子蜷缩在火盆旁瑟瑟发抖, 学校唯一的任课老师拄着拐杖、操着浓重的乡音在上课, 眼前的景象深深地触动了周秀芳, 为了这些山里的孩子, 她当即决定留下来。比如, 周秀芳给搭溪小学筹集重建资金, 该校教师张在善捐了5000元;周秀芳希望有年轻老师到桐林小学任教, 九溪江中心小学佘国强自告奋勇上山;周秀芳替学校修建道路, 桐林村在外打拼的村民何青云捐出2万元……

  因为掌握了丰富的新闻素材, 笔者在文中大量运用这些真实感人的素材, 通过对年近70岁的退休教师周秀芳在湖南溆浦县北斗溪镇支教, 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修建希望小学的事迹描写, 展现了一个乐于奉献的平凡好人形象, 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了正能量。

  带着真情实感写出特色

  当记者抓到一个好的新闻线索,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后, 接下来就进入到写作环节。写作时, 我们要科学处理好思想性、时效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既要讲新闻的时效性, 又要讲新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很多时候, 原本是不错的一个新闻素材, 因为我们的记者在写作时只考虑到怎么抓时效, 抢时间, 而忽略了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虽然新闻报道见报快, 但文章内涵不足、艺术性不强、特色不鲜明、传播效果不佳, 达不到优稿标准。新闻报道, 尤其是人物通讯报道, 并不是不讲时效性, 但这个时效性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这个时效性是立足于新闻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之上, 坚持追求以打动人、感染人、启发人、激励人的宣传报道效果为前提的。新闻报道如何做到既具时效性, 又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这就需要我们带着真情实感去写作。记者只有真正投入了情感, 写作时才会认真挖掘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 让报道主题鲜明、真实可信、新颖可读。

  《一位退休教师的千里支教情》这篇通讯的写作, 从引题开始, 就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歌颂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举的情感, 一种温情传递真善美的情感。笔者在引题中写道:“从浙江宁波到湖南溆浦县北斗溪镇, 坐火车再转乘汽车, 辗转千余公里。两年多来, 为了大山里的孩子, 年近古稀的她乐此不疲———”整篇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娓娓道来。在讲故事中, 笔者通过活灵活现的语言、身临其境的细节, 描绘出一个个灵动的“画面”, 让报纸语言更活泼生动, 让人物形象更饱满, 具有电视中的“对比度”和“色泽度”。

  支教奶奶的新闻报道推出后, 引起了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湖南日报》等数十家国内重要媒体的跟进报道。2018年5月22日至24日, 中央及省市媒体采访团深入湖南溆浦开展专题采访, 聚焦“宁波好人”周秀芳溆浦支教事迹。2018年国庆期间, 新华网、《光明日报》等媒体又专题报道了周秀芳的支教故事。很多读者、网友留言跟帖, 称赞“支教奶奶”周秀芳。“支教奶奶”周秀芳相继获湖南十大教育人物、湖南“最美湘女”等称号, 入选2018年6月中国好人榜。

相关文章

  • 党纪学习教育总结:如何搭建框架如何填充内容
    党纪学习教育总结:如何搭建框架如何填充内容

      一、工作开展情况  二、取得亮点特色  三、存在不足  四、下步打算  这是总的框架,我按照四点来写,第一、三、四基本上是每个工作总结必须具备的内容,只是详略不同...

    2024-07-19 14:43:51 党纪学习教育总结
  • 不吸引人、没人认可怎么办
    不吸引人、没人认可怎么办

      人与人之间建立有效沟通,至少应满足三大原则:一是换位思考;二是按需供给;三是有获得感。  写作,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人与人有效交流与沟通的一座“桥梁”。凡是那...

    2023-05-21 13:24:40 材料
  • 新闻时评写作六大要领
    新闻时评写作六大要领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于日前揭晓, 浙江日报理论评论部“之江观察”栏目, 荣获一等奖, 此消息在新华社相关新闻中被重点提到。  看到这一消息, 我作为浙...

    2023-03-07 20:53:48 新闻时评
  • 写作宣传稿件要讲求“三度”
    写作宣传稿件要讲求“三度”

      仔细想来,在区级组织部门从事宣传工作已有八年多时间了,仍清楚地记得,当年刚从业务科室调到宣传职能科室时内心的那种忐忑不安。那时候,我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组织工作千头万...

    2023-09-20 22:14:17 宣传稿件
  • 年度工作总结“四忌”
    年度工作总结“四忌”

      时届年末岁首,各类总结就会铺天盖地而来。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找出经验教训,为来年做好打算,本无可厚非。然纵观历年之总结,“笔杆子”们冥思苦想,摇笔弄墨,花样...

    2023-03-24 20:33:05 年度工作总结
  • 例谈总结写作中表述“做法”的五种句式
    例谈总结写作中表述“做法”的五种句式

      总结,不仅包括工作总结、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中的总结部分,而且还包括工作报告中的总结部分。总结的写作者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总结的材料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的,总...

    2023-03-20 19:18:56 总结写作
  • 如何给演讲稿的语言加点趣味
    如何给演讲稿的语言加点趣味

      演讲稿的语言不应该像是被白开水泡过的一样, 使人感到淡而无味, 因为演讲应当是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进行的一种充满“趣味”的心灵交流。这“趣味”...

    2023-02-24 22:22:24 演讲稿
  • “头头是道”话年终总结写作
    “头头是道”话年终总结写作

      又到岁末年关。辛勤工作一年,对全年工作进行回头看、作全面梳理总结,这既是一项规定的例行工作,也是一件对单位、对个人都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写好工作总结是办公室文秘人员...

    2022-04-20 23:35:01 年终总结
  • 如何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
    如何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

      一、从工作成效中归纳总结经验与体会。上述两份党代会报告总结的经验与体会, 都是从成效着手的。都是透过工作成效, 去查找、分析、归纳出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举措、方法...

    2023-02-19 10:02:14 经验与体会
  • 接地气的演讲稿更能打动人心
    接地气的演讲稿更能打动人心

      就演讲稿写作而言,所谓接地气,是指无论演讲稿的立意和叙事,还是抒情和说理,都十分贴近普通人真实的生活意愿和思想认知。经验表明,这种接地气的演讲稿,一定会因情理表达具有质...

    2024-11-25 21:02:46 演讲稿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