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写材料用典】闻人誉言,加意奋勉

2025-06-20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写材料用典】闻人誉言,加意奋勉

  【例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做到“闻人誉

  言,加意奋勉”,更重要的是不守着过去的成绩,不满足于现 状,自觉把夸赞、喝彩中饱含的认可和肯定,化作锐意进取、 积极作为的动力,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不断突破自身的局 限。(解放军报《闻人誉言,加意奋勉》)

  【典故】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见人善行,多方赞 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 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释义】意思是,听到他人对自己有赞美的言语,就更加勤 奋勉励;听到他人毁谤自己的话,要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这 是有道德的人修养自己的功夫。

  【赏析】宠辱不惊,就是从容处变,对得失泰然自若。它是 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处世智慧。人生在世,难免有褒有 贬,有毁有誉,有荣有辱,本不足为奇。如果凡事斤斤计 较,势必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于个人成长而言毫无益处。若 能做到坦然面对得失,不让心境受外界因素干扰,便不难达 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据《新唐书·卢承庆传》 记载,初唐时期,卢承庆担任吏部考功员外郎,负责考核官员 政绩。有一次,一个监督漕运的官员因为遭遇大风,运粮船沉 没而丢了粮食,被卢承庆判以“失所载,考中下”,此人听后 丝毫没有愠色。于是卢承庆又改为“非力所及,考中中”,此 人也没有表现出特别高兴。卢承庆为此十分赞赏此人,便定其 判为“宠辱不惊,考中上”。这便是成语“宠辱不惊”的由 来。人生旅途中,谁都会遭遇高潮低潮、得意失意,如果遇上艰难困苦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那便很难东山再起;而当一 个人正处于人生和事业顶峰时,倘若狂傲自大、忘乎所以,那 就离每况愈下、穷途末路不远矣。人生就应做到不为一时成功 而骄傲,也不因一时失败而消沉,以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 其必然、顺其自然的态度,从容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用法】主要用于谈心谈话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 修身养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保持淡泊心 态,正确看待得失、进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