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材料用典】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出处: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梁甫吟》。原文:“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释义:
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一朝遭到谗言,两个小桃就杀死了三个勇士。侧面反映了“谗言”,即不好的舆论...
2023-12-19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出处:近现代·刘伯坚《带镣行》。原文:“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作。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释义:街上人围观一个带镣而行的囚徒,但我的内心却毫无愧作。比喻: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只要问心无愧就好。
用法提示: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评价刘伯坚:“...
2023-12-19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出处:春秋·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郑风·将仲子》。原文:“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释义:别人的闲谈议论,也能让人感到畏惧。比喻: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用法提示:
据说,阮玲玉是第一个把这四个字连成...
2023-12-19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原文:“臣(张仪)闻之,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众口铄金”一词最早出自《国语·周语下》释义: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比喻:舆论作用极...
2023-12-19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学而》。原文:“子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释义: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不己知”,即不知己,不了解自己。表达了孔子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素养。
用法提示:孔子认为,别人不了解我,我还...
2023-12-19写材料用典- 天天金句精选(2023年12月17日)
- 1.更加清晰拉出能力“阶梯线”,更高追求点燃创新“竞争力”,更大力度盘活人力“资源池”,更加积极提升文化“软实力”。
2.倍感温暖和振奋,倍受鼓舞和激励,倍增信心和决心。
3.汲取开拓前行的动力、增强突破难关的智慧、砥砺舍我其谁的担当。
4.抓住了诸多发展机遇,战胜了诸多风险挑战,取得...
2023-12-17天天金句- 【写材料用典】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出处: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原文:“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释义
好的树木最后一定能成为栋梁,而纯钢不会作为渔钩这样卑微的东西被使用。阐释了一种端正的思想、一种刚直的品行和修身的原则。
用法提示:端砚...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出处:明·王阳明《传习录·陆澄录》。原文:“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释义: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在具体事上磨炼,才能立得住;没事的时候平静,遇到事情的时候也能平静。比喻: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炼,内心才会拥有强大的力量,个人才能真正...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处:《警世贤文·勤奋篇》,当代书籍,编、作者皆不详。一说出自《俗语》(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原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释义:
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比喻: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努力、修炼、克服一定...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出处:当代·王宝池《劝学》。原文:“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偶奇观。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书山妙景勤为径,知渊阳春苦作弦。风流肯落他人后,气岸遥凌毫士前。”
释义:自古以来,凡是做成大事的英雄豪杰都是经历过很多磨难的,而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很少有人能成就大事的。比喻要经过磨难才能取...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出处:
战国·荀子《荀子·劝学》。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释义:
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比喻:客观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用法提示:木有绳,金有砺,人也需要打磨,即不断...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出处:北宋·曾巩《咏柳》。原文:“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释义:不要以为柳絮飞扬,能够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比喻:恶势力终究不会长久。
用法提示:“柳”这种植物很多人都“咏”过,从南北朝...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
-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
出处:三国魏·徐干《中论·修本》。原文:“夫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君子自强其所重以取福,小人日安其所轻以取祸。”
释义:道路不险,就不能知道马的优良;任务不重,就不能知道人的德行。比喻:越是艰难险阻,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德行与才干。
用法...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原文:“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释义:这些国家好比那大槐树下的蚂蚁一样吹嘘自己的国家有多强大,却不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像蚍蜉撼大树一样可笑!彰显一种...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出处:北宋·张载《西铭》。原文:“富贵福祥,将厚吾之生也;贫贱优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艰难困苦”是对“贫贱忧戚”的发展。
释义:艰难和困苦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帮助人们达到成功。比喻: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
用法提示:在公文写...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出处:近现代·陈毅《青松》。原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释义:虽然大雪压着青松,但是青松仍然挺拔笔直。赞颂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
用法提示:陈毅曾以十二个诗题写了十九首诗,总称《冬夜杂咏》,最初发表于《诗刊》上,《青松》...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出处:
近现代·毛泽东《长征》。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用法提...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
- 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原文:“青衿七十榜三年,建礼含香次第迁。珠彩乍连星错落,桂花曾到月婵娟。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应念衔恩最深者,春来为寿拜尊前。”
释义:玉石经过切磋打磨大多能成为宝器,长剑超脱被埋没的处境,便能成为倚天宝剑。比喻:只有经过困难磨难,才会更加出...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战国·屈原《离骚》。原文:“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释义:前面的道路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地上上下下去追求探索。比喻:一种“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也比喻:到达目...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处: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释义: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表现了一种勇往直前、一往无前的勇气。
用法提示:“从军行&rd...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出处:唐·李世民《赐萧瑀》。原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释义: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用法提示:如果后面再加一句,恐怕应该是“患难见真情”。所谓领导,所谓干部,从来都...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出处:唐·白居易《策林一·兴五福,销六极》。原文:“然臣窃闻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伏惟陛下欲纾人之忧,先念忧之所自;欲救人之病,先思病之所由。”
释义:
善于消除灾祸的人,总是先查找灾祸的根由;善于调理疾病的人,总是先断绝疾病的源头。比喻:遇到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根本上解...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处:南宋·陆游《游山西村》。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释义: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比喻:遇到困难时,一种办法不行的话,就用另...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逢山开道,遇水叠桥。
- 逢山开道,遇水叠桥。
出处:元·关汉卿《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原文:“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的家将:一个个顶盔擐甲,一个个押箭弯弓,齐臻臻摆列剑戟,密匝匝搠立枪刀;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叠桥。”也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释义:碰到山就开山铺路,遇到河就架设桥梁。比喻:排除一切艰险,顺利前进。
用法提...
2023-12-1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处:清·郑燮《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依然那么坚韧挺拔。比喻:即便是在危难之中,也要刚正不阿、坚定乐观。
用法提示:郑板桥曾说过自己是“...
2023-12-17写材料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