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妇联主任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志、朋友们:
今天,我们满怀责任与使命召开这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这是关乎我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键会议,意义重大而深远。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殷切期盼,更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区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持续发力,通过建立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在法治宣传教育方面,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50余场,覆盖全区中小学生超3万人次;在困境儿童帮扶领域,累计为200余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基本生活保障,提供学业资助和心理疏导;在校园安全整治上,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消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80余处。然而,随着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网络侵害、心理问题、家庭监护缺失等新老挑战交织叠加。例如,去年我区受理未成年人网络诈骗、网络欺凌案件同比上升30%,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咨询量增长45%,家庭监护缺失导致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接下来,我想围绕如何进一步凝聚合力、创新机制,全方位筑牢我区未成年人保护防线,谈几点意见。
一、筑牢思想根基,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向
未成年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筑牢他们的思想根基,才能引领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发力,全方位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素养。
此处隐藏4081个字。VIP会员可见
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对未成年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要推动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弘扬文明新风。一是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通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倡导文明礼貌、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等良好行为,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为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社会榜样。二是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传递正能量。通过媒体宣传、榜样宣讲等形式,宣传在社会上涌现出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先进典型事迹,传递正能量,引导未成年人向先进学习。三是抵制不良社会风气,树立正确价值观。对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进行批判和抵制,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压实家庭责任,夯实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基础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压实家庭责任,让家庭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升育儿能力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困惑和不足,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升育儿能力。一是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传授科学方法。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等为家长举办家庭教育讲座,讲解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二是组织育儿经验分享,互相学习借鉴。定期组织家长开展育儿经验分享会,让有经验的家长分享自己的成功做法和心得体会,其他家长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育儿水平。三是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家庭的特点和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给予温暖关爱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增强安全感和幸福感。一是加强家庭成员沟通,增进相互理解。鼓励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同时也要让孩子了解家长的辛苦和期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二是开展家庭亲子活动,增进亲子感情。组织家庭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亲子旅游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互动交流,增进亲子感情,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三是营造民主平等环境,尊重孩子意愿。在家庭中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孩子。
(三)强化家长监护意识,履行监护职责
家长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必须强化监护意识,切实履行监护职责,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一是加强监护知识宣传,明确监护责任。通过宣传册、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家长宣传监护知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监护责任和义务,了解在监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二是建立监护监督机制,督促履行职责。建立由社区、学校、妇联等组成的监护监督机制,对家长的监护情况进行监督,对监护不到位的家长进行提醒和督促,确保他们履行好监护职责。三是开展监护缺失救助,保障基本生活。对因父母外出务工、重病、服刑等原因导致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及时落实监护救助措施,安排临时监护人或送往福利机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安全。
(四)推动亲子互动交流,增进情感联结
亲子互动交流是增进亲子情感的重要途径,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一是规定亲子交流时间,保证沟通质量。建议家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专门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快乐,保证沟通的质量和效果。二是开展亲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成长。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比如一起阅读、一起学英语、一起做手工等,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增进情感,共同进步成长。三是鼓励亲子共同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鼓励家长带孩子一起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参观博物馆、体验农村生活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同时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
五、凝聚社会合力,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多元协同格局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群体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只有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才能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未成年人保护多元协同格局。
(一)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拓展服务领域
社会组织具有专业性强、贴近群众等优势,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拓展服务领域。一是支持公益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专业服务。鼓励和支持公益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教育等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专业服务,弥补政府服务的不足。二是鼓励行业协会制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与未成年人相关的行业协会,如教育机构协会、文化产业协会等,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引导社区组织发挥作用,贴近未成年人需求。指导社区组织根据本社区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保护活动,如课后辅导、兴趣培养、安全防范教育等,为未成年人提供贴心服务。
(二)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和义务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履行社会责任。一是鼓励企业捐赠资金物资,支持保护工作。动员企业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等方式,支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未成年人保护项目提供资金和物资保障。二是支持企业开展公益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引导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公益项目,如设立奖学金、建设希望小学、提供实习岗位等,为未成年人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三是倡导企业加强自身管理,避免侵害行为。督促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避免出现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如不雇佣童工、不生产销售危害未成年人健康的产品等。
(三)引导志愿者投身服务,增添保护力量
志愿者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具有热情高、奉献精神强等特点,引导志愿者投身未成年人保护服务,能为工作增添新的活力。一是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壮大服务力量。通过宣传动员,吸引更多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会人士加入未成年人保护志愿者服务队伍,壮大服务力量,提高服务覆盖面。二是开展志愿者培训活动,提升服务能力。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未成年人保护知识、沟通技巧、服务规范等,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服务质量。三是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提供贴心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困境儿童、陪伴残疾儿童等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等贴心服务。
(四)促进城乡区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着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能提高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一是建立城乡帮扶机制,促进均衡发展。组织城市的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等与农村地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资源共享、人才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农村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发展。二是加强区域信息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建立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分享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工作水平。三是开展跨区域合作项目,整合资源优势。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跨区域合作项目,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效果。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业水平
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一支专业、高效、有责任心的工作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是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
(一)强化专业能力培训,提高服务效能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效能。一是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包括法律法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知识,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二是组织实操技能演练,增强实践能力。通过模拟案例分析、现场处置演练等方式,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实操技能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实践能力。三是进行案例分析研讨,积累工作经验。选取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分析研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队伍管理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科学合理的队伍管理机制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一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担当作为。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作业绩、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指标,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激励他们担当作为。二是完善晋升激励机制,拓宽发展空间。建立合理的晋升渠道,为工作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工作中有盼头、有干劲,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三是加强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如拓展训练、座谈会、文艺活动等,增进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壮大队伍力量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要注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壮大队伍力量。一是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本土人才。结合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在职培训、挂职锻炼、导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一批本土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业人才。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外部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人才到我区工作,为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三是建立人才储备库,保障人才供给。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人才储备库,将各类专业人才纳入储备库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配使用,保障人才供给。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职业道德是工作人员的立身之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开展职业道德讲座、学习先进典型等活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建立职业道德规范,规范行为举止。制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做到廉洁自律、公正无私。三是加强监督考核评价,督促践行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表现进行监督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督促他们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各位同仁、朋友们,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我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我们的力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