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养老既是重要民生问题,也是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老有所养”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县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把农村幸福院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通过建设以县级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农村互助养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养老服务,不断满足农村牧区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一、基本情况
**县辖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地区总人口16.24万人,其中,农牧民12.47万人,城镇居民3.77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1.6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0周岁以上老人1537人,占9.4‰;90周岁以上老人83人。已经进入轻度老龄化,养老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目前,全县现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5所,其中县级敬老院1所,乡(镇)敬老院3所,城区社会福利院1所(县社会福利院),农牧区幸福院13个;设有床位512张,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35张。现有特困供养对象369人,其中农村特困供养39人,城镇特困供养330人。
此处隐藏4012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完善养老制度,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明确政府在基本养老服务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加快建立完善普惠性养老服务制度,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模式,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持续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和失能照护能力,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重点为特困人员、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全力推进全国第四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建设实施和仙米乡健康养老养生中心、养老示范基地建成运行。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推进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行乡镇社会福利机构改革创新,促进养老服务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全面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养老服务市场,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优化社区养老供给,推进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