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区基层消防治理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依据《**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35年,**新区将被打造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人口导入、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安全管理等都会发生深刻性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四新”成果应用,给消防安全带来不少新的风险与挑战。加强消防安全风险防范及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推进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是推进**新区打造现代城市治理示范样板的现实需求。
一、风险隐患特点分析
(一)传统风险点多面广。**新区高楼林立、商圈集聚,截至2023年底,有高层建筑8000余幢,其中高层住宅建筑有7000多幢,该地区还拥有许多地标性建筑,如**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有*个小区,老旧住宅小区1114个,商品房(含保障性住房)1757个,房龄超过15年的小区2191个,占76.3%,存在消防设施故障缺失、私拉乱接电气线路、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占用消防车道等治理难点问题。生产经营租住村(居)民自建房中,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未设置第二条逃生路径等老大难问题未得到根治。同时,全区一些厂库房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建筑的耐火等级、防火分隔、功能设计、消防设施、电气线路敷设等先天不足,火灾荷载大,消防安全风险高。
此处隐藏3103个字。VIP会员可见
(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突发消防应急事件时,分散的、单一部门的资源和力量难以满足处理突发事件的需求,越来越需要多部门之间互相配合、协同作战,要完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整合包括应急、公安、地震、医疗、气象、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资源,社会联勤单位、交通、市政工程等社会专业救援队伍,以及单位微型消防站、技术处置队伍等三个方面力量,建立以政府专门应急队伍为基础,社会专业应急团队为补充,并广泛覆盖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多层次的应急救援体系中,构建多方应急力量协同指挥联勤联动机制。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步”,消防工作的“神经末梢”,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基层网格化消防管理机制,进一步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紧盯重大消防安全风险隐患,多元化解决基层消防问题疑难杂症,依法惩处各类消防违法行为,从组织、机制和行动上下足功夫,从而全面有效提升基层消防治理水平。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