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式”管理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经验做法

一、树立激励引导“风向标”,让担当作为干部“一往无前”
一是鲜明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坚持突出政治标准,以年度考核评价为核心,聚焦履行党建责任、班子综合研判、目标绩效考核三大环节,创新构建“1+3”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通过准确客观评价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为考准考实干部政治业务素养、科学精准选人用人提供有效保障。近两年来,全县累计提拔重用干在一线、业绩突出的干部256名。二是严格工作纪实倒逼干部履职尽责。按照“责任制+清单制+督考制”要求,先后制定《部分县领导2023年项目化管理责任清单》等文件,明确每个县级领导牵头联系2个以上重点项目。县委常委会每季度定期听取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并开展星级评定,公开评定结果,纳入年度考核。针对乡镇(街道)和县级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出台《履职情况工作日纪实暨正负双向评价计分管理办法(试行)》,对创新开展的“万名干部进农家”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程纪实、综合评判,突出工作实绩,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重要参考。今年以来,共有59个乡镇(街道)和18个县级部门的268名领导班子成员正负双向评价分值发生变动。三是健全关怀体系保障干部安心安业。全面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乡镇边远补贴等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政策,先后制定《切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办法(试行)》《县党内关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层面切实加强对干部的关心爱护,统筹安排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体检、休假、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事宜。今年以来,落实专项资金280余万元,有效解决广大干部交通、办公、食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此处隐藏985个字。VIP会员可见
一是健全容错纠错政策机制。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原则,先后制定《县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实施办法(试行)》《县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大力营造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切实保护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把准容错纠错尺度边界。成立容错纠错工作领导小组,以“三个区分开来”为根本遵循,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宽严相济等原则,明确“六类适用对象”,围绕推进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工作,拟定“容错纠错正负面清单”。近两年来,全县明确规定对适用容错政策的情形减责或从轻处理,了结并提出组织处理意见246条。三是优化容错纠错启动程序。针对犯错干部因内心顾虑而不敢主动申请启动容错纠错程序的问题,在具体执行中,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无条件启动程序。严格按照政策界限开展前期甄别和调查核实,出具调查报告,进行评估认定,同级部门备案,并向上级部门报告,确保合理容错、及时纠错和澄清保护。近两年来,全县为反映问题不实的干部澄清正名共计160余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