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党建引领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质效

近年来,县深入推进“135”社区服务治理模式,不断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组织体系,通过健全“三项机制”、推动“三个强起来”、优化“三个载体”的模式,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擦亮“红色引领·睦邻共治”城市基层党建品牌。
此处隐藏1293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优化“三个载体”,提升基层治理质效。一是优化网格治理阵地。持续建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结合“15分钟生活服务圈”打造要求,积极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和驻地企事业单位等党建、政务、社会服务资源,统一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置,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理,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城市社区生活圈。截至目前,规范建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9个,规划设置“15分钟生活圈”84个,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二是优化网格治理服务。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居民”的五级组织体系,在城市社区网格组建网格党支部57个,网格党小组76个,党组织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推行“五单”服务模式,用好“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落实报到党员与诉求群众“一对一、一对多”对接帮扶,通过“询单”“接单”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难题。截至目前,建立“需求菜单”521个,派出、接收、完成“订单”521个。三是优化网格治理工程。印发《县“红色物业”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摸清物业企业底数,建立工作台账,全县33个规模以上小区入驻物业企业27家,成立业主委员会17个。在2个小区试点实施“红色物业”工程,将小区党建与物业服务管理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在职党员、业主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的“1+3+X”联动机制,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群众最关心的物业管理难点、痛点问题,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