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主题人物化 人物故事化 故事情感化——浅析如何采写主题报道

2023-05-30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主题人物化 人物故事化 故事情感化——浅析如何采写主题报道

  主题报道是以党和政府的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为主题,集中、连续开展的宣传报道1,一般是以经济社会建设成就、先进模范人物、工作举措创新经验为主题的报道。近年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宣传党的二十大成为各大主流媒体宣传工作的主题主线。翻看历史史料、过去泛黄的报纸,那些激动人心的、见证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报道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所以主题报道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随着大众接受信息渠道的拓展,一味说教式的、高高在上的“宣传”很难入脑入心。如何采写主题报道,让严肃议题接地气,让“正能量”燃起来,使群众喜闻乐见,是笔者参加媒体工作十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好主题报道,需在吃透理论政策,找到报道的触达点后,围绕“三化”,即主题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情感化做文章。

  一、主题人物化,让报道更有说服力

  题材重要、背景宏大是主题报道的首要特征。所以,我们要学会把“大事化小”,破题找答案。我国新闻界著名学者李希光认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在于稿件中有“人的故事”。在讲故事新闻学时他提到,人物高于主题2。人是报道的灵魂,也就是说,将抽象的、高大上的理论、政策、方针具象到人,以具体人物的经历和体验作为切入点和主线索,从微观折射宏观,就能成为撬动主题报道生动起来的有力杠杆。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如何选出最具价值的人物承载主题,考验着记者的眼力,这也是报道成败的关键。笔者的经验是,抓牢“三个步骤”:一是架好“天线”,吃透与主题相关的重要文件、相关政策;二是接好“地气”,深入一线搞清楚当地的特色和难点;三是抓住交汇点做文章,在矛盾爆发的集中点、政策推进的转折点、成果呈现的汇集点发掘人物,即谁是反对声最大的人、谁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谁是走得最远的人。

  2020年,湖北广播电视台推出一档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首创“社科专家下基层,田间地头释道理”的表现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破传统宣教,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把“理”融汇到和百姓的互动之中。该节目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笔者参与制作该节目的深刻体会是,要做好这档节目,选择合适的人物是关键,有时甚至会因为人物而放弃典型案例。

  如笔者参与的第一期节目是以电商扶贫为主题,看扶贫工作如何牵手电商,带领老乡们脱贫致富,成为全国都在探索的精准扶贫新范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采访调研时,笔者首先将视角对准老乡。第一站去了“湖北电商第一村”所在的湖北省十堰市,与电商带头人进行座谈。当地有网红村,网络销售绿松石突破3000万元,也有电商大户,网红+直播+短视频一应俱全。但笔者详细了解后,并没有选择看似很有代表性的故事,而是选择了地处秦巴山腹地鲁家坝村的一家做农副产品加工的合作社,作为报道对象。

  论电商规模,该村有且只有这一家电商合作社;论电商发展,这家合作社还只发展到网店程度,并不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但最终被选择就是因为这里的老板陈孝勤。曾经的矿老板为何放弃外面的大生意,回到贫穷的山坳坳?只有小学文化的他起初并不相信手机点几下,就能销售产品,后来又如何赴电商之路?他是鲁家坝村和电商的交汇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在全村尝试电商……以这样一个人物的传奇经历和切身体验作为切入点和主脉络,在宏大的主题报道中,何愁没有吸引人和感染人的新闻素材?

  需要注意的是,主题人物化是以人物为载体,而不是以人物为报道目的,要以个体命运折射社会变化,以个人小故事展现时代大主题。对于人物的选择,不一定非得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大人物或者地方主官,更要关注像村民、村干部、带头人等这样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其原因在于普通人物与受众接近,受众的共情点更容易被激发,这样能使主题报道更有说服力。

  二、人物故事化,让报道更有吸引力

  根据主题选好了人物,下一步就是要讲好人物身上的故事,做好故事化表达。

  所谓新闻故事化,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提出,是“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简言之,新闻是内容,故事化是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和手法。具体运用到主题报道中,笔者认为要有三个意识:本土意识、过程意识、“钩子”意识。

  1. 本土意识关乎故事的背景和语态。

  要讲好故事,首先必须深挖地方元素,找准地方特色。尤其是在主题报道中,不少是“命题作文”,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媒体同台竞技。如何让同题作文与众不同?本土意识很关键。此外,既然是讲故事,语言就要简练、平实、接地气,乡音乡语甚至当地的俚语、俗语、民谣等都可以融入其中。

  如在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宣传中,湖北台就结合湖北四大国家级集中连片特困区都集中在山区这一实际情况,以“大山的回答”为主题,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采写思路,讲述贫困山区里的脱贫故事。在“山”上做文章,迅速让人有了记忆点。具体报道中,像“少壮文盲守薄田,缺水少衣无文钱。十有八九光棍汉,辣椒合渣算过年”的民谣、“卸劳伤”的风俗等地方元素的注入,让主题报道亲和自然。该主题报道次年获得了湖北新闻奖一等奖。

  2. 过程意识关乎故事的温度和深度。

  这要求我们讲故事的时候,不是单调空洞地告诉受众何处发生了何事,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始终,展现曲折的过程、入微的细节。

  如在《大山的回答》系列报道中,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的《九道乡搬家记:不一样的山林老屋》,从当地一户村民居住的土墙房到如今的小别墅,让人看到变化的同时,更展现了当地扶贫干部是如何想办法移走一座山,挪出空地修建集中安置点的,从而生动感受到当地扶贫搬迁的决心!《鹤峰:打通天堑铸造致富》没有单一拍摄挂壁公路修建的不易和给当地带来的变化,而是从过去的出村索道说起,到挂壁公路、正在规划的网红公路,使读者不仅看到了过去的不便,还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在这一过程的呈现中,主题报道的温度和深度不断得到延伸。

  3.“钩子”意识关乎故事的生动性和可看性。

  在电视节目故事化创作中有一个“钩子”原理,强调片子开始的一分钟要伸出“钩子”抓住观众,而且在整个节目中“钩子”要不断出现,持续勾住观众的收看兴趣。

  这在人物故事化的表达中同样适用,尤其是在主题报道这类结局已知的故事里,不要平铺直叙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可以倒过来讲,开篇丢出最有亮点的东西勾住人;也可以像悬疑剧那样,巧妙设置悬念,一个谜接着一个谜,吸引观众不由自主地进入思考。总之就是要求在报道中安插“钩子”起承转合,或表现矛盾冲突、或呈现精彩现场、或展现离奇曲折,想方设法调动观众的兴奋点。

  2021年4月,湖北首批选派62名干部去沪浙,开展为期3个月的跟班学习。《湖北日报》刊登的《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湖北干部沪浙跟班学习》一文,从标题拟制到具体行文中,常以振聋发聩的问题抛出“钩子”:“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湖北干部为何“坐不住”了?一座地铁站之上,可以悬起“空中之城”?沿海经济发展质效更高,靠的是区位好、交通优、资源要素足?……不回避湖北与沪浙的差距,敢于直面湖北存在的现实问题,故事发人深省。该文次年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

  当然,故事并不是越多越好。在短短的三五分钟或者一两千字里,不妨根据主题,选取一两个人物故事作为主抓手,通过强化本土元素、注重过程表达、用一个个“钩子”勾住受众,可以让大政方针深入人心、让成果成就可见可信、让先进人物可亲可学。同时,故事化表达中,记者与受众之间有一个契约:任何故事都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三、故事情感化,让报道更有感染力

  主题报道只把故事精彩地讲出来还不行,还要以“情”动人,才能把故事讲到观众的心坎儿上。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故事的情感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来自新闻事实和新闻中故事主人公的情感表达;另一方面来源于记者在采编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

  首先故事本身要有情感,就是能激发受众高情绪化反映3。如在《鹤峰:打通天堑铸造致富》报道中,为了呈现湖北最后一个通高速的鹤峰县修路不容易,记者找到了修建挂壁公路时被石头砸断腿的建设者。这类人物故事,无需做任何铺垫,无需加任何背景或语境,仅仅主人公取下假肢一个动作,就能让人的心瞬间被揪起来。

  如果没有情感故事,可以采用调动故事中的情绪点的方法。在做《是这个理》节目时,节目组对每位编导都提出要求:故事中一定要有泪点,或当事人讲述时的潸然泪下,或让人热泪盈眶的同期声、画面、音乐。

  其次,故事情感化不回避记者的情绪表达。如在《大山的回答》报道结尾处,多次使用“记者手记”点睛。在看过九道乡的搬家记后,记者感叹:“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秦巴山人渴望脱贫的心,是多么的迫切。很幸运,他们生在了这样一个国家,一个发誓要消除绝对贫困的国家。那么还有什么移不走的穷山?”记者用自己的所思所悟阐释脱贫攻坚的意义,深化了脱贫主题,增添了报道厚重感。同时以个体意识与受众产生共情,也让看似宏大的主题报道有更多人情味。

  新闻报道中,怎么让这些宏大的主题落地?怎么让落地的东西感人?又怎么让感人的东西能触摸?不管主题报道的主题如何变化,这些疑问都是报道中常遇到的共性问题。主题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情感化,就是让一个个“问号”落地的有效方法。在构思、采访和成稿时,要不断从这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取舍,都能兼顾固然好,能够做细做精其中一两个,也许就能让报道与众不同。

相关文章

  • 党政公文中标点符号规范化使用梳辨
    党政公文中标点符号规范化使用梳辨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 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 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党政公文中当然离不开标点符号的使用。与其他文体不同的是, 除了正...

    2023-02-25 12:32:43 党政公文
  • 述职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述职报告的写作注意事项

      一、实事求是  述职报告要务实,要既讲成绩又讲失误,既讲优点又讲不足,不能揽功诿过。对具有较大影响,能显示自己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工作成绩,要写得深入透彻;对一般性工作、...

    2023-02-16 23:26:25 述职报告
  • 起草内容不熟悉的讲话稿应如何入手?
    起草内容不熟悉的讲话稿应如何入手?

      这种情况的确会碰到,特别是党委、政府办公室和某些综合部门的文秘人员碰到得多些。通常“两办”和综合部门所掌握的是各部门、各行业的总体情况,是宏观的、粗线...

    2023-11-19 18:02:25 讲话稿应
  • 讲话稿怎样安排结构?
    讲话稿怎样安排结构?

      所谓结构,即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是围绕讲话主题的需要,通过层次与段落对题材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使各层次与段落之间紧密衔接、彼此呼应,共同为主题服务。结构的方法...

    2023-11-18 22:55:48 讲话稿
  • 独特体验 让演讲稿富有独特魅力
    独特体验 让演讲稿富有独特魅力

      一篇高质量的演讲稿,对撰稿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写出演讲者的某种独特体验。因为只有这种别样的内心体验,才能让演讲稿因富有独特魅力而更加精彩动人。  一、独特的音乐体验...

    2022-03-23 10:38:26 演讲稿
  • 高校校庆公告的写作要领、美学特征和注意事项
    高校校庆公告的写作要领、美学特征和注意事项

      近年来,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校庆活动的开展, 一种新兴的应用文体也应运而生———校庆公告。它是“公告”的一种, 是从公告这一公文中派生出来...

    2023-03-06 22:30:52 校庆公告
  •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文,是行政机关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且容易混淆的文种。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将请示文种用报告文种呈送上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批复(答复),这样就容易贻误工作。因...

    2023-05-01 11:16:40 请示 报告
  • 命令(令)的写作流程
    命令(令)的写作流程

      命令(令)作为简单文种,其写作流程有四个环节。  环节 1:定文种。确定使用命令(令)这个文种后,不需要明主题、集资料,可以直接进入写作阶段。  环 节 2: 拟 标 题。 命 令...

    2023-10-02 17:38:17 命令
  • 如何做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谈谈倡议书的写作要求
    如何做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谈谈倡议书的写作要求

      倡议书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倡导某项活动而向特定的人群发出号召, 目的在于影响或改变人们的看法、观念, 并力促人们响应、参加该活动。因此, 根据倡议发起者的动机和倡议书...

    2023-02-16 22:55:00 倡议书
  • 如何写好请批函
    如何写好请批函

      党政机关公文中, 请批函是函的一种, 一般用于向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审批、寻求帮助或协调工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一旦涉及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一事项时,...

    2023-03-08 22:46:50 请批函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