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提升“四力”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坚持党建领航、提升“四力”,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为努力开创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保障。
一、提升政治引领力,建强配齐治理架构。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一是建强组织体系,打造“治理中枢”。成立市、县两级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压实落靠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市县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乡镇(街道)党建联席会议―村(社区)群众议事会议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轴心”作用,组织召开市县两级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会议42次,解决基层实际困难57件。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确保组织领导有力。二是夯实网格基础,建造“治理堡垒”。打造“党建引领、多网合一、一网到底”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原则,全市划分基础网格2085个、专属网格1711个,覆盖“山水林田湖草”等无人区域。按照“一网格一党支部或党小组”原则,推进网格党组织全覆盖,选优配强网格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提升治理精度。三是整合行业资源,形成“红色矩阵”。围绕推动新兴领域融入城市基层治理,依托商务、住建、交通、网信、文旅等行业主管部门,组建10个行业党组织,精准掌握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底数,采取单建、联建、统建等方式,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140个,在企业延伸建立分支机构、基层网点、项目团队党组织22个,灵活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
此处隐藏1506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提升条块统筹力,健全多方共治机制。瞄准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整合各方力量,合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一是健全区域组织共建机制。建立以乡镇(街道)党(工)委为轴心,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楼宇商圈、党员群众等广泛参与的党建联建机制。健全社区物业协调共治机制,推动社区“两委”成员和业委会、物业企业党员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兼职”。制定物业企业管理考核、物业服务星级评价机制,以“红黑榜”公示并记入信用档案,促进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二是健全网格工作联动机制。推行“多网合一、一网统管”,整合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统一划分、命名、赋码。推行“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制定《网格员上报信息分流转办工作机制》,依托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对群众反映的事项接诉即办、跟踪反馈。实行网格事项准入制度,科学确定网格事项清单,有效减轻网格工作人员负担。三是健全党员作用发挥机制。组织引导在职党员到社区、网格报到,2023年初至今开展环境治理、关爱帮扶、纠纷调解等服务,惠及群众3.2万人次。创新实行干部考核“六必谈”,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必谈、街坊邻里必谈、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必谈,有效提升在职党员到社区网格报到的主动性。实行在职党员进社区积分管理机制,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在社区工作表现评定考核等次,评定结果作为该党员民主评议和所在单位年度考核的参考依据,引导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