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XX区始终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五式”分类联管工作法,靶向开展党员先锋模范“四大行动”,推动党员教育系统化、党员管理规范化、作用发挥常态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发展党员“源头式培养”,筑牢队伍建设“第一关口”
(一)健全制度机制,严把政治审查“准入关”
建立XX区公推培优严审等7项发展党员制度机制,构建基层党组织“全面掌握”初审、职能部门“深挖问题”联审、党委“持续考察”复审的三级过筛体系。聚焦入党动机、政治立场等核心要素,通过谈心谈话、实地走访、群众测评等方式,对发展对象进行全维度政治“体检”,坚决将政治不合格、动机不纯洁的人员挡在门外。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全程记录新发展党员思想汇报、学习培训、志愿服务等情况,确保发展党员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障。近三年来,通过严格审查,剔除不合格发展对象XX名,切实保证党员队伍“源头活水”纯净。
此处隐藏3063个字。VIP会员可见
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流密集的商圈等地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点)88个,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设施、有制度、有服务”的标准,为流动党员提供居住证办理、社保转移、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组织开展“流动党员座谈会”“红色主题党日”等活动,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近三年,各服务站(点)累计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XX余人次,开展各类活动XX场次。
(三)强化双向服务,激发流动党员“双重作用”
一方面,面向流出党员及其家属开展“拓展服务”,帮助解决孩子学习辅导、老人生活帮扶、家人折扣就餐等实际问题20余项,解除流出党员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安心在外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流入党员信息渠道广、工作经验多的优势,通过线上问卷、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流入党员对区域发展的“金点子”300余条,其中XX条被采纳应用于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同时,聚焦流出党员思路开阔、心系家乡的特点,及时推送家乡发展动态、重点项目和政策支持等信息,吸引57名流出党员纳入本土后备人才库,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五、新就业群体党员“关怀式凝聚”,增强新兴领域“红色动能”
(一)构建服务矩阵,打造暖“新”阵地“强磁场”
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流动性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分S、A、B、C四类搭建“蜂享驿站”服务阵地,打造“1+8+N”暖“新”服务阵地集群。“1”即区级主阵地,统筹资源提供综合服务;“8”即8个街道分阵地,聚焦区域特色开展精准服务;“N”即N个商圈、楼宇、园区等微阵地,实现服务全覆盖。各阵地配备休息桌椅、充电设备、图书报刊等设施,提供饮水、加热饭菜等基础服务,同时结合新就业群体需求,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法律维权等特色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二)组建帮帮团队,解决急难愁盼“实问题”
通过多级联席会议机制和网格走访,动员人社、司法、政务服务等部门党员组建成立“暖新帮帮团”,为“新新”群体提供“点单式”服务。针对新就业群体在创新创业、法律援助、政务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制定服务清单,建立“接单—办理—反馈”闭环工作机制。近三年,“暖新帮帮团”累计为新就业群体解决子女暑期“看护难”、缺乏职业规划、劳动纠纷等具体问题584项,帮助XX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实现创业就业,有效增强了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探索代培机制,培育基层治理“新力量”
探索新就业群体党员代培机制,在12个街道全覆盖成立新业态工作党支部,具体负责辖区内新就业群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线上党课+线下实践”的方式,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以服务兑换等形式,组织发动新就业党员融入基层治理、参与对企服务,组建“蜂行侠”“食品安全监督员”等17支志愿服务队,鼓励外卖骑手党员作为“红色探头”,利用走街串巷的优势,及时发现上报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XX件,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
下一步,XX区将继续深化“五式”分类联管工作法,不断优化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党员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