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在区局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升级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2025-05-09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在区局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升级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针对**传统档案管理效率低、服务响应慢、数据孤岛壁垒凸显等结构性梗阻,XX区在理念革新、模式创新、赋能促新“三个维度”持续用力,构建高效、便捷、智能的“全生命周期”档案管理利用体系,实现档案管理从“纸间”到“指尖”、从“被动”到“主动”、从“分散”到“集成”、从“静态保管”向“动态利用”跨越式蜕变。目前,已综合利用档案1000余份,服务质效大幅提升。

  一、突出理念革新,构建“全链条”服务新理念

  围绕全区2.1万余名服务对象需求,以转变服务理念为切入点,系统重构档案管理利用流程,打造从“管理为本”向“服务优先”价值观念。

此处隐藏4765个字。VIP会员可见

  (五)社会治理创新工程,促进社会融合。一是将档案数据与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常住地退役军人服务站与退役军人“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建立户籍地、常住地、在外地退役军人“三本台账”,详细记录退役军人的基本信息、服务需求、参与社会治理情况等,将退役军人纳入常住地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管理服务,实现服务全覆盖。二是鼓励退役军人参与常住地志愿服务,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扶贫帮困、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让退役军人融入社会治理,发挥退役军人的优势和作用,同时增强退役军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三是建立退役军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利用档案信息了解退役军人的诉求和历史背景,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组织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成立调解小组,为退役军人提供专业的调解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深化协同发展,构建“全方位”联动新格局

  (一)部门协同,打破信息壁垒。一是建立跨部门档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联合社保、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档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制定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和信息共享清单,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数据共享范围,确保信息共享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开发统一的档案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档案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通过数据接口对接、数据加密传输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和传输效率。例如,社保部门可实时获取退役军人的服役年限等档案信息,用于计算养老保险待遇;教育部门可查询退役军人的学历和培训记录,为其提供教育优惠政策。三是开展跨部门联合服务,针对退役军人在落户、就业、创业等方面涉及多个部门的业务,推行“一窗通办”“并联审批”等模式。整合各部门的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制定标准化的办事指南,由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各相关部门协同办理,减少退役军人办事环节和时间。

  (二)区域协同,推动资源共享。一是加强与周边地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合作,建立区域档案管理协作机制。开展档案管理经验交流、业务培训、数据共享等活动,共同提升区域内退役军人档案管理水平。例如,定期组织区域内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观摩学习,分享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应用案例。二是建立区域内退役军人档案查询和调阅协作机制,实现档案信息的跨地区查询和调阅。制定统一的查询和调阅标准和流程,通过网络平台或政务专网,为退役军人在异地办理档案业务提供便利。同时,加强区域内档案安全管理协作,共同防范档案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三是推动区域内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资源共享,建立区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发布区域内企业招聘信息和创业项目资源。组织区域内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和创业项目对接会,促进退役军人跨地区就业创业。例如,联合周边地区举办大型退役军人招聘会,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三)军地协同,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加强与军队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军地档案移交和管理协作机制。规范退役军人档案移交程序和标准,确保档案移交工作及时、准确、完整。在档案移交过程中,加强信息核对和沟通,避免出现档案缺失、信息错误等问题。二是开展军地档案管理业务交流和培训,组织军队档案管理人员和地方退役军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学习军队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和技术,同时向军队宣传地方的档案管理政策和服务措施,提升军地档案管理整体水平。三是建立军地联合服务退役军人机制,共同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培训、权益保障等服务。例如,军队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地方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扶持政策,形成军地合力,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五、筑牢安全防线,夯实“可持续”发展新根基

  (一)强化档案实体安全管理。一是加强档案库房建设,按照国家档案库房建设标准,对现有档案库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库房达到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鼠、防光、防尘、防高温等“八防”要求。配备先进的温湿度控制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实时监测库房环境和安全状况。二是规范档案实体管理流程,建立严格的档案出入库登记制度,对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移交等环节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档案实体可追溯。定期对档案进行盘点和清查,核对档案数量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档案实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档案修复和保护工作,对破损、褪色、霉变等有问题的档案,及时进行修复和抢救。采用先进的档案修复技术和材料,确保档案修复质量。同时,建立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和应用机制,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档案保护技术和方法。

  (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一是挖掘档案文化内涵。深入挖掘退役军人档案中的英雄事迹、军旅故事等红色资源,联合宣传、文旅部门打造“退役军人红色档案文化库”,收录典型人物事迹200余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传承和弘扬退役军人忠诚担当的精神品质。二是开展档案文化传播。利用“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举办“退役军人档案文化展”,通过实物档案、历史照片、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展现退役军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贡献。组织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宣讲活动,2024年以来已开展宣讲15场,受众达3000余人次。三是培育档案文化品牌。打造“XX退役军人档案文化”品牌,开发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如退役军人纪念章、军旅主题笔记本等,增强档案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加强与媒体合作,推出档案文化专题报道、纪录片等,扩大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营造尊崇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档案人才保障。一是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制定档案管理人才专项引进计划,面向高校招聘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充实基层档案工作力量。2024年计划引进专业人才5名,逐步解决基层档案人员老龄化、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二是提升人才专业能力。建立分层分类的档案人才培训体系,每年组织开展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邀请国家级、省级档案专家授课,重点加强数字化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培训。2024年计划开展培训4期,培训人员200人次,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操作技能。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设立档案管理创新奖励基金,对在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鼓励工作人员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新时代退役军人档案管理的新路径、新方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