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四向”发力,构建基层共治新格局

近年来,县按照“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元参与、精细服务”工作思路,在x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探索把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全链条,依托周边公共资源充沛和产业园、龙头企业富集集聚的优势,聚力打造方便快捷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多元便捷的“一公里就业致富圈”和近邻胜远亲的“零距离和谐共处圈”。
一、聚力织密网格组织体系,一张网兜起大小事。安置点现有搬迁群众157户595人,党员12名,根据安置点涉迁党员总数和入住情况,按照“地域相邻、便于联系、利于管理”的原则,成立了x村第三党支部,将12名党员、2名专职社区工作者、4名下派干部纳入网格管理,推行迁入地和迁出区党组织“1+N”共建模式,实行“1名县级领导干部抓点,2名科级干部蹲点,2名专职工作者包片、84名乡镇干部包户”制度,实现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治理联抓。配备网格长1名、专兼职网格员4名,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自安置点群众搬迁以来,搬迁群众因搭建彩钢房产生的邻里矛盾,网格员在第一时间掌握并及时得到调处,取得了“小网格”支撑“大治理”托起“大服务”基层治理新成效。
此处隐藏706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聚力打造近邻胜远亲的“零距离和谐共处圈”。安置点共涉及12个乡镇40个村的群众,为促使搬迁群众之间尽快相互熟悉、相互融入,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多种形式搭建沟通桥梁,把有威望、热心群众选入红白理事会,组织召开村民知情大会2次、居民见面会2次,在新房乔时鼓励群众相互走访、相互帮助,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广场舞、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形式,倡导群众共同举办活动、共同协商议事、共同操办红白两事,形成邻里互帮互助氛围,推动近邻胜远亲,“陌邻”变“睦邻”,打造了“零距离和谐共处圈”,确保搬迁群众“安身”又“暖心”。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