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五地联建”打造红色美丽村庄

我县紧紧围绕“红色新石梁·会师欢迎地”总定位,着力把x村建设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组织振兴示范高地、强村富民发展旺地、宜居宜业生态美地、共建共享善治福地,实现红村农、文、旅、产、学、体、研一体化发展,切实答好红村试点建设党建“考卷”。
一、坚持传承为先,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一是实施一批红色项目。加强与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制定《县x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规划“一核一馆一园一线一中心”,重点围绕红色研学基地多功能厅建设、展陈中心建设、教学楼建设、红军街提质改造、遗址祠堂修缮等,整合资金实施13个子项目,实行专班推、专人抓、专项督,确保项目建设有力有序。二是培育一支红色队伍。整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党研室、县委党校、县文广局、x乡等人才资源,采取“自荐+推荐”的方式,培育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形象气质佳、熟悉本土历史的红色讲解员队伍。依托党校、职校等平台,有针对性开展业务能力培训,讲好地方红色文化、红色故事。2023年来,已组建专业红色讲解员队伍14名,组织参加各类培训7次。三是编印一套红色教材。成立胜利村红色文化研究专班,对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红色精神进行深挖丰富,充分听取省市一级文保单位及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的意见建议,汇集红色歌曲、红色戏剧等编制一套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教材。2023年来,已收集整理红色故事15个、回忆录2篇、红色资源资料31处,开发课堂教学2门,收集红色历史文物及图片104件。
此处隐藏2117个字。VIP会员可见
五、坚持治理为主,打造共建共享善治福地。一是推行智慧化治理。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积极推广“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应用,不断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乡村地理信息、人口信息、网格信息、党员信息、政务服务信息等一体化集成,实现“一云联建、一云联管、一云联防、一云联办”。深入实施“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推动村级治理数字化智慧化。截至目前,胜利村安装监控摄像头25个,实现重要路段、重要场所等监控全覆盖。二是推行网格化治理。积极探索以网格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与“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相结合,将驻村干部、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等编入网格,不断提升网格治理质效。2024年来,胜利村优化整合全科网格5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6人,化解矛盾纠纷27起。三是推行制度化治理。不断创新红村治理模式,立足红村建设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保护红村历史风貌、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文化融入村规民约,为推进红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款约支撑、注入“红色元素”。组建由党建指导员、乡村规划师、乡村营造师、产业指导员、乡村监督员、985院校人才引进人员组成的“5+1”小分队,引导在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组织建设、事务监督上更好发挥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