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党员作用发挥先锋引领行动重点任务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1996年,由x街道退休党员x“给我一个岗位,奉献一份余热”倡议起步,党员“一人一岗”经历个人认岗、组团服务、系统工程等阶段,逐步成为x区乃至x市党员志愿服务的标志性载体。经过28年的探索实践,“一人一岗”持续拓展其时代内涵和价值,健全完善党员“认岗-履岗-评岗”标准化管理机制,成为基层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党建参阅》、《浙江日报》头版等刊发报道。
此处隐藏1177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强化评价激励,增添党员服务长久动力。以规范有序、持续有效的机制为保障,确保党员作用发挥取得实效。一是让履职评价可量化。聚焦破解党员服务质效难测算问题,探索推行岗位服务积分制管理模式,根据岗位类型、服务时长、履责成效等维度设定积分规则,全面记录实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轨迹、立体评价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成效。二是让作用发挥能感知。区分在册、在职、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分类设定党员服务激励机制,针对在册党员,侧重将服务成效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针对在职和流动党员,侧重通过向党员所在单位或原党组织寄送表扬信等方式提升荣誉感和先锋感,确保党员能真正“干得久”。三是让身边榜样扬风尚。实施党员“一人一岗”服务“志愿榜”制度,对在榜单中靠前的党员进行表扬,并通过邀请参加“公益集市”等线下志愿服务、开展“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形成表彰志愿服务与倡导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