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讲话稿怎样讲道理?

2023-11-19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讲话稿怎样讲道理?

  讲话稿不能不讲道理,不把道理讲清楚人们就不理解,布置的工作就难以贯彻下去;有时候道理还须上升为理论,常言道“理论指导实践”嘛,领导者不懂理论、不讲理论怎么行?有些会议上的讲话还得大段大段地讲理论,比如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领导要指导人家搞理论,也得表现出点理论素养才行。不过,人们通常所说的“道理”与“理论”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道理即理论,理论即道理,反正都是一个“理”字,都是告诉人们一个“为什么”。但怎样讲道理又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讲多了人家烦,讲少了人家不明白,讲浅了等于白费劲,讲深了又让人搞不懂。而目前人们对讲话稿讲道理较普遍地存在一种厌烦情绪,一听到“进一步提高认识”或者“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之类的话题就皱眉头、不愿听,要不就认为“这样的道理听过千百遍了,不讲也知道”,要不就认为“讲那么多理论有什么用?能给我项目和资金吗?能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吗?”之所以有这些说法,除了他们本身的某些原因以外,我以为与某些讲话稿讲理论、讲道理讲得不当也是大有关系的。其主要表现有:

  (1)深奥玄妙,晦涩难解。有的同志为了显示自己读过很多书,有学问、有水平,在讲话稿中有意搬进一些人家从来没听过也没见过的新名词、新概念,比如这样的话语:“为了解决好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人口控制、能源消耗等一系列相互联系、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善于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加以研究,包括对系统的科学含义、结构、功能、熵、随机性以及如何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各种不同系统的理论研究。”前半段好懂,后半段有多少人懂?什么“熵”,什么“数学语言”,一般人听来简直如听天书。还有的同志认为,讲理论就要深刻,要深刻就要运用深奥的语言。殊不知,最深刻的东西常常也是最朴素、最实在的东西。如邓小平同志的著名论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浅出,一语中的。如果用所谓“深奥”的语言来阐述,免不了要把一大堆理论、概念搬出来,折腾老半天,人家还不一定能听懂。

  (2)空洞说教,脱离实际。有些讲话稿中道理归道理,实际归实际,道理与实际成为“两张皮”,好像一个大理论家坐在那儿喋喋不休地高谈阔论,对解决实际问题一点也不起作用。比如这样的论述:“能不能解决好农民负担重的问题,实际上是能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能不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能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保护和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大问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陈胜、吴广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各地农民群起响应,原因盖出于广大农民不堪重负,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道理当然没有说错,但接下去没有分析农民负担重的原因,没有从当地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只是干喊几句“对违规加重农民负担者,一律从严查处!”“出了问题,追查党政一把手的责任”之类的话,人家当然不感兴趣了。

  (3)照抄照搬,套话连篇。有的同志为了省事,需要讲道理、讲理论时就从上级领导讲话、报刊文章和网络上,大段大段地照抄;更可笑的是,有时省、市、县三级领导人对同一项工作的讲话竟如出一辙,除了把“我省”改为“我市”、“我市”改为“我县”之外,差不多全盘照搬,特别是讲道理、谈认识的部分几乎一字不改。比如讲到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层层都讲这样的大道理,好像除此再没有别的道理可讲,好像大家都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似的。为什么不结合你这个市、你这个县的实际谈谈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呢?比如你这个地方多数国有企业半死不活,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太低,由此来分析搞活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是既符合上级精神,又更实在、更对路、更有说服力吗?

  (4)不着边际,空发议论。有的同志似乎天生爱讲理论,或者以为不多讲几句理论就不够水平,所以无论布置什么工作、提什么要求,都要先来上几大段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之类的论述,接下去再谈具体的事情。比如讲到农业问题,首先讲的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不发展,就不能提高农民收入,就没有农村的进步与繁荣,就会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就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所以各级党政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接下去讲到林业,讲的又是“林业事关生存环境,事关生态平衡,事关可持续发展,所以各级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不懈地把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好”。你看看,这些讲过千遍万遍的、大家都很明白的道理,讲多了能起什么作用?当然,对这些工作也需要不断地深化认识、不断地讲清道理,但不能关在屋子里想当然,老是重复那些老掉牙的东西,而要根据不同阶段人们的不同思想实际,把问题找准,有的放矢地讲道理。比如对农业的认识问题,有人认为搞农业不能致富,也有人认为搞工业化、城镇化就可以丢掉农业,针对这些具体的认识问题来讲清道理,就生动和实在得多了。

  从以上指出的问题可知,讲话稿阐述道理的最起码要求是:深入浅出,富有新意,有的放矢,切合实际。其中,“切合实际”这一点最带根本性,如果不注意多深入基层、多接触实际,光凭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讲理论讲不好,讲实践也不行,这样的讲话怎么会受欢迎呢?

  要把道理讲好,除了注意避免上述问题外,还须在技巧上把握几点:

  第一,博采众家之长。逢到要讲理论和认识问题时,如果自己把握不准,需要参照他人的说法,千万不能被一两篇文章或一两个领导人的讲话“套”住,“套”住了就会钻不出来,想来想去总觉得人家讲得好、讲得妙,自己再也想不出新的语言,于是只好照抄照搬。那怎么办呢?这时你不妨多看几篇有关文章或“大手笔”们写的稿子,看看对同一个问题大家是怎么说的,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受到启发,这样思路就会开阔多了。你会发现,同一个道理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阐述;假如你这时仍然形成不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来个“移花接木”,把几个方面的好观点、好句子有机糅合起来,这样也便成了自己的东西,人家也看不出抄袭的痕迹。这样做多少有点“投机”的味道,但总比原封不动地照搬某一个人的说法好得多。

  第二,用自己的语言。无论谈什么理论问题、认识问题,无论参阅了什么大部头著作或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都最好通过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这种“自己的语言”并不是信口开河、信马由缰的话,它同时还必须贯穿和符合科学的理论、上级的大政方针,因而它是一种不带抄袭痕迹的、建立于对上级精神理解与消化的基础上的个性化语言。比如上级领导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这话够“经典”了吧?如果起草时需要讲到这层意思,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变过来:“我市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头道工序,实事求是是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扎实践行,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一变,不但没有背离上级精神,而且是结合本地实际讲道理。

  第三,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切入点。就是前面提到的,讲理论、谈认识,不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想象可能存在哪些认识问题、哪些方面需要加以理论引导,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否则要么是放“空炮”,要么是不对路。正确的方法是,如果你对某个认识问题、理论问题的确感到无从写起,千万不要勉为其难,而首先要了解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看看存在哪些理论上的迷惘和认识上的偏差,以此为切入点,写起来就会感到有东西可写。不妨举个例子:党中央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各级党委都召开会议进行学习、贯彻,这时,领导讲话稿中怎样阐述“讲政治”的重要性呢?如果照抄中央领导讲话和报刊言论,省事倒是省事,但那是面向全党全国的,人家多半已经听过了也看过了,你重复一遍没多大意思;如果不照抄,按中央领导和报刊言论那种口气来阐述,也不行,你怎么写也未必写得过上头那些大理论家、大笔杆子们,弄不好还弄出点纰漏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从本地干部的思想实际中找切入点。好,有了,的确有些同志认为:“讲政治是中央的事,我们市、县干部需要讲什么政治?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就行了。”抓住这种片面认识来写,从基层干部同样需要讲政治来展开论述,不仅内容充实,角度新颖,针对性也会强得多。

  第四,把理论和认识问题融汇于谈实际工作之中。这种方法最宜用于对基层干部和一般群众讲话,因为他们处于改革与建设的第一线,不习惯也不喜欢听纯而又纯的高深理论,他们所需要的是朴素的、实在的、管用的道理。从写作要求上来说,这种“道理”必须是认识与实践的结合体,听起来既像在讲道理,又像在谈工作,二者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而且要讲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让我们看两个例子:

  其一,某篇讲话稿开篇就谈加快发展的必要性,这当然属于认识问题了。如果作为纯认识问题来写,那就是“海阔天空”了,包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后就要挨打等大道理可以滔滔不绝讲上大半天,但这没有必要,即使要讲,也不宜用太多笔墨。因为这是地方领导人的讲话,没必要站到大理论家的高度去讲,讲清、讲透你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加快发展就可以了。这样,你就可以扣紧本地实际来讲,比如将经济总量、人均占有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指标与周边地区或发达地区做一对比,从存在的差距来说明不加快发展就要继续落后的问题,听众一听就理解了,思想也通了,认识和行动就能统一得起来。

  其二,某篇讲话稿谈到如何认识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树立必胜信心的问题,同样地,如果就认识谈认识,可以列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改革开放的政策等一系列有利条件,可以指出害怕困难、消极悲观所带来的一大堆危害,甚至还可以从矛盾运动规律中找到克服困难的理论依据,但光这样讲不行,太玄了,太空了,还是讲实一点为好。这篇讲话稿是这样写的:“存在困难是事实,消极畏难不应该。同样的困难,为什么在××县却不难?如农产品一度滞销,他们想方设法打开了广东、福建、江苏等地的市场,外销率在80%以上,没有出现卖难问题。这说明,只要思路宽,务实精神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用的又是身边的例子,说服力就很强,也很有启发作用。

相关文章

  • 汇报性信息的写作要求
    汇报性信息的写作要求

      汇报性信息的写作要求  1.概述和详述  汇报性信息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详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

    2023-05-20 19:18:51 汇报性信息
  • 干部讲话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遵守的原则
    干部讲话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遵守的原则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常常会通过讲话来发布信息、表达观点、指导具体工作。当众讲话是领导干部履行领导职能的工作形式之一,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工作技能。但由于此...

    2022-03-21 11:50:54 干部讲话
  • 领导讲话稿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领导讲话稿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领导讲话是实施领导、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讲话稿的写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一篇优秀的讲话稿, 不仅代表了领导和机关的意图, 反映所在单位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利益,...

    2023-04-02 16:25:50 领导讲话稿
  • 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撰写三部曲
    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撰写三部曲

      调查报告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文体, 是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写作的, 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特点。通过调查写就报告, 树立正面典型, 扶持...

    2023-03-10 17:52:52 调查报告
  • 如何确定公文处理工作的“运转形式”?
    如何确定公文处理工作的“运转形式”?

    公文处理工作的运转形式,是指在一个机关中对于公文处理的运转流程所采取的形式,一种是集中的形式,另一种是分散的形式。...

    2021-03-26 17:28:17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答疑解惑
  • 插说——演讲中不曾预设的精彩
    插说——演讲中不曾预设的精彩

      所谓插说, 是指在演讲过程中, 演讲者根据主观心理状态和客观环境情况的变化, 即兴插入一些自己觉得应当述说的话语。这些话语, 尽管讲稿中没有, 却与演讲有关。这种插说...

    2023-04-30 22:21:47 演讲
  • 如何做好应急预案演练
    如何做好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是在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下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所作的演练, 是预防为先、 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举措, 可以有效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能力和科学应对能力, 降低...

    2023-04-02 16:35:39 应急预案
  • 什么是“文件打架”?
    什么是“文件打架”?

    “文件打架”系指在一个问题上,上下级机关之间、机关与下属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所发的文件,却出现了“撞车”“顶牛”等现象,从而损害了公文的权威性、时效性与可行性,并给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例如,某省政府为鼓励农民办市场,规定“由农民集资兴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不受基建规模控制,不必报批”,而这个...

    2021-03-26 22:33:49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答疑解惑
  • 掌握“四字诀”写好市场调查报告
    掌握“四字诀”写好市场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是一种经济类应用文, 它运用各种调查方式与方法, 系统地搜集有关商品生产、商品供应、商品需求等情报资料, 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以了解卖方与买方的交易活...

    2023-03-06 22:33:15 市场调查报告
  • 新闻特写如何出彩
    新闻特写如何出彩

      新闻特写是报纸和电视等媒体常用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精彩的片段再现事件、人物和场景,并以此来反映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主要特征。  笔者采写的新闻特...

    2023-05-20 19:02:13 新闻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