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下面,我代表局党组强调两点意见。
一、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开启科技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征程
抓好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我省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积极融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体系化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此处隐藏3059个字。VIP会员可见
(五)拓展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完善供需精准对接新模式。一是完善技术交易平台体系。按照“1+4+N”体系布局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构建市县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加大技术转移奖补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建设综合性、专业性技术转移机构,实现市属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全覆盖。加强技术经纪人培训管理,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专业职称晋升渠道。发挥全市科技成果数据库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登记汇交机制,促进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二是赋能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全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改革。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改革,把成果转化绩效作为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的重要内容,与科技资源配置、科技评奖评优挂钩,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由重论文向重应用转变。探索开展专利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试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将专利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拨投结合”创新改革。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容错免责机制。三是建强成果转化载体支撑。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布局市级示范区,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模式。出台《市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培育一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完善科技成果数据库,重点在各县(区)布局成果转化机构,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引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支持高端人才引进成长,优化近悦远来发展新生态。一是梯次培育本土人才。靶向培育顶尖人才,实施顶尖人才培养计划,坚持“一人一策、特事特办”,提供好平台创设、经费支持、团队建设等服务,打造院士后备队。突出培育领军人才,优化领军人才发展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在“赛马”中“相马”,促进更多领军人才成长进步。优化地方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等遴选机制,培育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前瞻培育青年人才,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创造更多可能。二是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发挥地方引才计划、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引才品牌牵引作用,聚焦重大平台、重要学科建设和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高端紧缺人才和实用领军人才。推动院士工作站、地方学者工作站建设,为企业搭建科技攻关、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的服务平台。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等系列活动。建立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化科普载体布局,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普平台,打造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等特色科普活动品牌。
(七)促进科技合作共赢发展,打造高水平合作交流新体系。一是深化区域科技合作交流。与重点流域沿线城市共同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流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培育提升流域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设立科技创新联合基金,引导创新主体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发挥区位优势,在毗邻城市边界联合设立产业园区,为两市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提供实体空间。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部城市科技创新合作和产业协作,深度链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资源,共建创新平台,加快实施一批协同攻关项目、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二是拓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积极融入多维度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扩大人才交流、科技培训、技术转移规模,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伙伴研究所、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组织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加强民间科技创新合作力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技术转移、金融等中介机构的国际化服务能力。三是加强高水平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家最高学术机构合作,建立完善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其在我市开展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活动。深化市与国内顶尖高校战略合作,续签新一轮合作协议,支持其他一流大学在我市建设研究院。
(八)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发展新动能。一是提升科技治理效能。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技体制改革任务,谋划我市新一轮改革举措,强化科技创新政策统筹和审查,推动科技政策从各管一段向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转变。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和保护创新积极性,形成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科研氛围。研究制定《市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建立信用等级分级评价、分类监管的新型治理体系。制定加强科技伦理的相关政策,健全组织机构和高水平专家队伍。开展科技安全风险评估和定期研判,做好科技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提升科技政务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支持科技期刊争创核心期刊。二是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赋予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管理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优秀人才举荐权。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允许科技人才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和离岗创业,加大股权期权激励力度,给予人才与其贡献相适应的工资待遇。建立与岗位职责目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赋予科研机构、高校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权。建立重大项目常态化监测评估机制,加强资金监管,根据进展成效,实时动态调整和滚动支持。三是强化科技服务能力。推进科技服务综合体信息管理平台迭代升级,健全企业需求征集、科技政策宣讲、项目指南凝练、科技成果对接等机制,打造“政策直享、平台直联、服务直达、诉求直办”的科技服务综合体2.0服务模式。抓牢“统计-转办-回复”闭环管理。丰富资源要素,加快政策法规库、科技成果库、科技文献数据库、创新资源分布图、科技期刊电子书“三库一图一书”建设。
二、加强政治建设,强化使命担当,锻造开拓创新实干争先的科技队伍
(一)进一步提升政治能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市科技系统要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走在前、作表率,在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上走在前、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走在前、作表率。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把对党忠诚、政治过硬体现在履职尽责、推动工作上,以过硬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养守好“责任田”、跑出“加速度”。
(二)进一步建强干部队伍。常态化开展科技管理人员能力作风培训,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优化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制度机制,做到专业专注、业务过硬、勤勉尽责、勇于担当。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常态化做好日常管理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用实干实绩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进一步加强纪律建设。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持续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上下功夫。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明政治纪律,紧盯“七个有之”问题,坚决清除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两面派,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的管理监督,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化监督考核,依规执纪问责,灵活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到看见苗头就提醒、听见反映就过问、存在问题就处理。加强廉洁风险隐患分析研判,拓宽风险防控覆盖面,坚持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全方位无死角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
(四)进一步强化协同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科技创新,必须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各地党委科技办要发挥统筹谋划、综合协调职能,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围绕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等,统筹做好推进落实、服务保障、考核督导。各类创新主体要围绕主责主业找准发力点,针对性开展科研攻关、推动成果产业化,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高校、科研院所要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十年磨一剑”的劲头潜心研究,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
同志们,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破浪万里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勇毅前行,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提交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