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的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以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进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创新打造“1+4+N”志愿服务模式,构建起“胶乡・雷锋”志愿服务体系,将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截至目前,全县实施志愿服务项目400余个,“雷锋邮路”“青葵爱心妈妈”分别获评国家和省级“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志愿服务全过程,通过完善组织架构、整合资源力量、强化党员示范,为志愿服务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志愿服务工作小组,构建起县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统筹牵头、各成员单位和群团组织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县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牵头召开协调会议,针对志愿服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应急防汛期间,通过协调会议迅速组织各方力量,调配物资,组建党员志愿服务突击队,确保防汛工作有序开展,保障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志愿服务工作合力。二是优化组织动员路径。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12个城市社区统筹制定志愿服务计划,深入基层一线,广泛收集居民需求。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线上反馈等多种方式,精准了解群众在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诉求。在此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精心绘制“民生地图”,建立社区“服务供需清单”。例如,针对老旧小区居民反映的设施老化问题,社区党组织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和企业,引入维修资源,及时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切实为社区群众提供便捷暖心服务。三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志愿服务融入“三建两清”行动,实现212个小区党组织全覆盖。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发动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搭建起“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的红色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年,2300余名党员踊跃参与志愿服务,解决社区困难390余个。在社区环境整治工作中,党员带头清理卫生死角、拆除违建,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此处隐藏2496个字。VIP会员可见
五、强化监督评估,保障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志愿服务质量和效果,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监督机制。成立志愿服务监督小组,定期对志愿服务组织和活动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电话、邮箱,接受群众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监督和投诉。二是健全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从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志愿服务项目和组织进行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根据评估结果,对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和组织给予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对不达标的项目和组织进行指导整改,促进志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三是加强总结改进。定期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分享工作经验和做法。根据总结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优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