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社会工作部关于“第一议题”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县委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化理论武装的工作要求,县委社会工作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第一议题”制度落实中的难点堵点,通过查阅会议记录、访谈党员干部、调阅学习档案等方式,系统梳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短板弱项。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理论学习“热在表面”,学深悟透存在温差
“第一议题”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常态化学习筑牢政治忠诚,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完成任务”心态,将学习等同于“读文件、念讲话”,未能真正将理论养分转化为思想动能。
从会议记录看,学习内容的“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以2025年1-7月部务会记录为例,共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5次,其中12次为单篇讲话节选学习,仅3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专题研学。如3月12日学习的《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节选),重点摘录了“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部分,但对“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系统性论述未作延伸解读,导致参会人员对监督体系与社会工作职能的关联性理解不深。这种“掐头去尾”式学习,本质上是将理论学习降格为“资料收集”,忽视了原文逻辑的整体性、思想的连贯性。
此处隐藏3879个字。VIP会员可见
“第一议题”制度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的关键举措。对于县委社会工作部而言,做好“第一议题”制度的贯彻落实,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的现实需要。
针对自查出的问题,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一是深化“学”的质效,建立“领学+研学+践学”机制,每月确定1个专题开展深度研讨,邀请专家学者、基层代表参与,推动理论学习从“入脑”向“入心”升华;二是强化“用”的实效,制定《“第一议题”学习成果转化清单》,将学习要点与业务工作一一对应,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每季度开展“回头看”;三是优化“管”的机制,修订《“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实施细则》,细化会议组织、责任落实、督导考核等环节,将学习情况与干部评优、绩效考核挂钩,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将以“第一议题”制度为引领,持续筑牢政治忠诚、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实践创新,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扎实的社会工作队伍,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