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生活垃圾治理情况经验交流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X县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可持续抓的“细小微”事项,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构建以政府搭台为基础、转运体系为重点、长效机制为保障的可持续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有效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各方参与性不高、收运处置设施运转难以常态化等问题,切实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改革成果。目前,垃圾收费管理制度全覆盖镇、村两级,78.52万农村常住人口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付费体系,相关经验在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整改整治现场会上交流推广。
此处隐藏1584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健全长效机制,撑起生态环境“保护伞”。坚持以财政补贴为支撑、考核激励为抓手、群众参与为突破口,推动农村生活垃圾缴费处置长效化、制度化。一是真金白银投入下好“一盘棋”。制定《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核激励办法》,县财政每年预算600万元对垃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村(居)给予奖励支持,每月按照垃圾处理任务完成量的60%—100%分别对应20元/吨—60元/吨五个档次兑现激励资金,确保“有钱办事、有人理事”。截至目前,县乡两级共兑现奖励资金1800万元。二是动真碰硬考核铆足“一股劲”。构建“随机抽查+月度考核+季度评比”考核机制,实行常态化随机抽查、月度通报、季度评选“三佳”“三差”乡镇,通过对“三佳”乡镇分别给予18、12、10万元奖励激励资金、对“三差”乡镇由联系县领导进行约谈等方式,让“先进”扬名、“后进”红脸,激发乡镇干事内生动力。借助媒体平台资源,采取明察暗访“找问题”,并在媒体专栏定期曝光,让问题“无处藏身”。今年以来,累计发布正反面典型曝光片58期,共曝光问题42个并全部完成整改。三是用好群众主体凝聚“一条心”。推广积分超市、实行“垃圾收费”和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等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电话热线、随手拍等多种方式,畅通问题反馈渠道,构建“广泛监督+问题收集+镇村核查+限时整改”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共推动整改问题1.2万余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