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工代赈工作推进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守“赈”的初心、发挥“赈”的实效,紧紧围绕群众就业增收,在谋项目、找群众、抓统筹、强指导、重实效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以工代赈”助力“强村富民”新路径。
此处隐藏1438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突出服务惠民显实效,赈济效应越来越好。一是出台政策支持。加强推广以工代赈政策支持,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在政府投资项目和民间投资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工作方案》,编制了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八大领域用工环节指导目录,分类明确最低劳务报酬占比和县域内劳务报酬占比,进一步规范劳务组织管理和劳务发放。2023年,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重点工程项目共9个,完成投资8993.88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务工1757人,发放劳务报酬1469.63万元,劳务报酬占比达到16.34%,人均增收0.84万元,其中“四类人员”参与务工308人,人均增收0.43万元。二是积极发动群众。项目建设时坚持“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原则,积极引导动员条件适合、意愿强烈的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易地搬迁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四类人员”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并结合群众务工意愿与项目用工需求,采取“以工代训”的方式,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及安全文明施工培训,有力提升群众技能水平,让“力工”变“技工”“零工”变“常工”,实现“鱼”“渔”双授、“志”“智”双扶。2024年,县x村生态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人居环境整治)以工代赈项目带动群众45人(脱贫户12人)就业。三是保障群众增收。严把工程进度资金拨付和劳务报酬发放比例,确保群众务工报酬按时足额发放。突出群众收益,建立完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折资入股龙头企业所得收益按631比例进行分配,其中3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用于建设公共设施、发展公共事业等,60%按实际情况分配给全村“四类人员”,1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县2021年第二批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已初步见效,2023年,参与分红群众396人分红8.64万元。其中,一二类群体32人分红348元,其余人均分红207元。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