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工作机制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民政局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困难群众救助的难点、堵点,积极探索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工作机制,做好排查认定和基本生活保障等重点工作,牢牢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创建“政策找人”机制,改善保障模式。部分困难群众缺乏求助意识和求助能力。为了主动发现这些“沉默的少数”,**县民政局采取主动发现、主动跟进、主动救助等措施,积极探索推进“政策找人”工作机制。完善救助政策,“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通政策落地落实的“最后一米”,使兜底民生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线上”有效整合卫健、医保、应急、残联、乡村振兴等部门和机构信息,打通部门间信息交换渠道,通过数据共享提升主动发现能力,及时筛查出存在遇困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实现对困难群众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线下”通过驻村干部、包村干部、网格员入户走访,变“群众主动”为“政府主动”,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并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救助需求,精准匹配现有兜底保障政策,协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走出身心困境。
此处隐藏627个字。VIP会员可见
探索新举措,对困难群众实行分类救助。一方面,依托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不断探索乡镇、村社会救助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下大力气解决特困人员供养问题。比如,在养老机构中增设特困人员供养床位,为乡镇、村特困老年人提供食宿、医疗、康复等服务,推动解决特困人员供养向乡镇、村辐射不足问题。另一方面,不断健全社会救助服务网络,丰富服务供给,明确专人专岗受理,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县、乡、村三级职责,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综合评估困难群众需求,提出实施意见,运用多元、多维的救助理念,开展类别化、差异化的救助帮扶,形成“物质+服务+心理”的综合救助模式。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